磐安新闻网
浙新办[2006]51号 浙ICP备07000304号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在线投稿
首 页|新闻中心|专题报道|民声在线|磐安视频|磐安旅游|理论园地|海螺评论|大盘山文学|生活频道|政务公告|磐安摄影|浙江网联
   您当前的位置 :磐安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正文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棉花上“弹”出幸福
www.panews.cn 磐安新闻网 来源: 磐安新闻网  2016-01-07 18:14

  胡宅乡岙里村地处偏远,有农户85户,204口人。别看村子不大,人口也不多,这个小山村却出了很多手艺人。村党支部书记周松良说村子里有四多:泥工多,木工多,理发多,弹棉花匠多。村民最擅长弹棉花,这不仅是一门手艺,还是全家人的幸福源泉。

  在整个玉山区域,岙里村弹棉花的人最多,也很有名气,嵊州、新昌、天台、东阳等附近县市都知道。

  今年54岁的周松良就已经弹了35年棉花。周松良说,村里有女儿出嫁时弹得多,以前农村里,被子越多代表嫁妆越丰厚,你家嫁女儿弹了八床被子,我家就要十床。

  在尖山开了一家弹棉花店铺的村民梅分良从15岁就开始弹棉花,至今已经有35个年头。尽管现在的机器设备能完全代替手工弹棉,梅分良却始终坚守传统,纯手工制作:弹棉絮,拉线,磨棉……做好一床被子一般需要4个小时。

  因为手艺好,弹出来的棉被柔软舒适,来找梅分良弹棉花的人络绎不绝,一年到头,夫妇俩每天忙个不停。

  已经弹了65年棉花的梅金喜今年85岁,是村里年纪最大的棉匠师傅,他手上的这些工具,都是爷爷传下来的,梅金喜靠着它们,走村入户弹棉花,养活了一家7口人。流传三代的老工具,已经满是凹痕,可梅金喜始终舍不得扔,也不愿意买副新的。

  在岙里村,像梅金喜一样大半辈子都靠弹棉花养家糊口的村民原本有10多人,随着时代变迁,年纪大一点的村民干不动了,年纪轻一点的村民大多数都转行了。

  作为一项古老的手工艺,弹棉花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对这些老匠人而言,弹棉花不仅是养家糊口,全家人幸福的源泉,更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感情。他们担心,随着机械化的普及,用传统工具弹棉花打棉被的人越来越少,甚至有一天会消失。

 
作者:  陈淑娇      编辑: 陈兆贤   孔海燕   初审: 陈兆贤   终审: 杨国棋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
新闻导读 更多>>>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 看着看着就哭了,这里的每一个瞬间都刻骨铭心
· 联播+丨践行多边主义 习近平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 习主席“四新”建议新在哪儿?
· 为“重要窗口”添最靓风景——鄞州奋力推进全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纪事
· 龙游充分挖掘乡村生态潜力 变“输血”为“造血”:老廖的奔富“三部曲”
· 一战结束百年 美欧关系再临考验
· 美国宣布重启对伊朗能源和银行等领域制裁
· 4年来首次 俄宣布制裁乌克兰数百个人、实体
· 第63届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开幕
· 土耳其将在叙利亚境内展开新一轮军事行动
· 叙利亚局势四方峰会呼吁在叙全面停火
· 推进儿童之家建设
· 在建设“重要窗口”中彰显更大担当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熊建平来磐开展“三服务”活动
· 金艳调研应急管理工作时要求 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提高应急实战水平
· 牢记总书记嘱托 建设重要窗口┃穷山村成为旅游村 ——从灵江源村的蝶变感悟“两山”理念的真理力量
· 决战决胜 奋斗有我·优秀“磐管家”┃施凯强:用心用情“三服务” 做好企业贴心人
· 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
· 加压奋进 磐安2019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特刊】和美乡村 身心两安
· 【专题】“一把手”谈乡村振兴
· 【专题】第十二届中国·磐安中药材博览会
· 【专题】我们这样抓落实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 扫黑除恶
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浙新办[2006]51号 浙ICP备07000304号 广告许可证33072740000002
磐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磐安新闻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