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磐安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磐安新闻
在希望的田野上
——现代农业基地“金土地”成“致富田”
2018/12/05 来源:磐安新闻网   记者 杨萤萍 文/摄

  12月2日,一阵急促的冬雨过后,远处的山头雾气氤氲,位于尖山镇三佰田畈的金土地农业休闲观光园就藏在这如仙境般的山脚下。站在观光园二楼走廊望去,百亩连片的大棚整洁干净,远处的茭白地里,或许是偶有人经过,一群白鹭匆匆高飞。业主郑焕平脱下沾满泥土的胶鞋,拍拍两肩的雨水,笑嘻嘻地说:“忙活一年了,今年收成还是不错的。”

  金土地创办于2011年,共流转土地近200亩,历经多年发展,葡萄、猕猴桃、香菇、茭白等农产品先后量产,被金华市人民政府授予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是省农业厅和省财政厅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及蔬菜产业提升项目,先后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三星企业”“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称号,是磐安绿色农产品生产的一张“金名片”,成为磐安土地流转的一大成功案例。

  每天一大早,51岁的郑焕平和妻子都忙着在基地里干活,尽管已到初冬,不一会儿夫妇俩脸上就渗出了细碎的汗珠。头顶上的葡萄叶已经发黄,葡萄架上却还挂着一些已经成熟的葡萄。郑焕平爬上梯子,一手轻轻托住一串葡萄,一手剪下葡萄藤,一串熟透的葡萄落入掌心,这个高个子汉子摘起果子来,温柔又娴熟。虽然葡萄的季节已经过去,但阳光玫瑰的葡萄品种可以挂果到12月初。“金土地种植的葡萄甜度比别的葡萄高一倍,而且不用农药,可以连皮吃哩。”郑焕平自豪地说。

  他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发到朋友圈和微信群,实时播报基地里的生产情况。不一会儿,微信里就热闹起来了。来自东阳的水果商老周说:“这个季节还有葡萄呢,我要批发一些拿去卖。”家住尖山的一位朋友回应:“给我留几串葡萄,等到周末带着孩子一起过来摘。”

  郑焕平是尖山镇东胡庄村人,家乡传统的食用菌种植业,让他在耳濡目染的同时,深谙其种植之道。1995年,他把磐安的香菇种植技术引到北京,坚持绿色生产,受到一致好评。1998年,他成立了北京磐龙食用菌种植中心,自己致富的同时,还不忘造福当地百姓,无偿把种植技术提供给周边种植农户,并创办了农民田间学校,培养了大批食用菌种植专业户,带动了北京、河北省一带1000多农户走上致富道路。

  2011年,生意蒸蒸日上的郑焕平想在老家开辟一个食用菌生产基地,机缘巧合下,通过土地流转有了现在这个基地,他还给基地取名为“金土地”,意为沃土生金。没过多久,善于思考的郑焕平就发现了水果种植的商机,他想开辟一块纯绿色、有机的葡萄园,供游客上门采摘,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说干就干。如今基地里的葡萄品种有夏黑、醉金香、红富士、阳光玫瑰等品种,葡萄的甜度能维持在20-27左右(一般葡萄在15左右)。葡萄成熟的几个月里,慕名上门采摘、品尝的游客络绎不绝。为了加强葡萄的观赏性,他打造了近千米的观光长廊,五六个品种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头顶,煞是好看。郑焕平还将水果种植拓展到猕猴桃、樱桃、水蜜桃等。近几年,50亩的猕猴桃基地一炮打响,他打算扩大种植面积,拓宽市场。

  水果畅销的背后,郑焕平花了不少心思。他请来省市的水果种植专家到基地指导,自己买来书籍潜心学习,还经常到外地去考察参观。他根据当地山区气候特点,建成了梯田式温室大棚,使香菇的发菌周期缩短了一个月以上,生产周期缩短两个月以上。温室大棚栽培的葡萄,采取促早或延迟栽培技术,错季销售增加了利润。利用微喷喷雾技术使高山冷水茭白提前结茭,带动农户增产增效。

  “种水果不难,但我追求的是绿色有机的纯天然水果,所以在种植技术上要求更高。”郑焕平说。每年,金土地都要消耗300吨有机肥以保证水果茁壮成长。有机、绿色种植也带来了一些烦恼,由于葡萄、猕猴桃、樱桃、桑葚等果实十分鲜美,鸟儿特别喜欢吃。尽管已经安装了防鸟网,果实成熟的时候,还是有很多鸟会来偷吃,这里简直成了鸟类的乐园。

  金土地的葡萄还顺利通过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说话间,郑焕平拿出一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上面数十项指标全部合格,而且都明显优于相关标准。

  近两年来,郑焕平每年都会酿造一批原浆葡萄酒,供游客品尝。“长得不好看或者颗粒小的葡萄,我们宁愿自己吃也不愿低价出售,金土地出去的货,必须是好的,这才有了我们多年的好口碑。”金土地种植的葡萄多次获得浙江省精品蔬果展销会金奖。

  生态循环农业是金土地的一个特色。想要葡萄来年长势更好,必须每年修剪一两次葡萄枝条,但每年剪下来的一万多斤废弃物该如何处理呢?金土地找到了好办法。将修剪下来的葡萄枝条、猕猴桃枝条粉碎后用于菌棒制作原料,省去了集中焚烧的麻烦,既环保又节约成本。在实践中,郑焕平发现,使用葡萄枝做原料比较适合用来种植黑木耳、平菇这类短期菌龄的食用菌品种,不仅品质好而且能缩短种植期。菌棒生长过后的菌渣又作为葡萄园的有机肥来使用。自从开展了生态循环的种植模式后,每年能节省100多吨有机肥,为整个基地省下几万元的肥料成本,“菌——果”循环模式,实现了生产污染零排放。

  “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金土地’就不可能有现在的发展规模。”郑焕平说,只有生态的磐安才能种出“摘了就可以直接吃的蔬果”。作为集种植、采摘、休闲、科普示范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精品园,他们的产品根本不用外出销售,都是上门抢购一空。

  前两年每年举办的葡萄节给金土地聚拢了不少人气,他希望通过自主采摘,让游客体味乡村的乐趣、学习葡萄的知识,让金土地的好果子妇孺皆知。为了进一步提高观光采摘园档次,郑焕平投资修建了接待中心,还计划修建一条猕猴桃长廊,丰富猕猴桃品种,摸索更加成熟的有机水果种植模式。郑焕平还有一个心愿,基地里现在有一棵树干直径约25公分的“葡萄王”——一棵迄今他所知道的树干最大的拥有15年树龄的葡萄树。他花巨资把这棵“葡萄王”移栽到金土地,到时在各个枝条上嫁接9个品种,几年后,前来观光采摘的游客就可在这棵巨大的葡萄架下,品尝同一棵葡萄树产出的不同葡萄品种了。

  郑焕平算了一笔账,金土地种植的葡萄一斤15元,最高时能卖到25元,现在基地有40亩葡萄园,按每亩2000斤计算,光葡萄一年就有上百万的收入。一个猕猴桃大果有三两重,能卖8元钱一个,超出市场价好几倍,50亩的猕猴桃基地就是一片“致富田”

  “龙头带”,村民富,致富的不止是郑焕平一人。流转了自家的4亩土地,耄耋之年的自然村村民陈大爷一年流转收益五千多元。对于这份稳定收入,他很满意:“年纪大了,种不动田了,现在坐在家里就能收钱,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想不到呢。”

  链接:农业农村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近年来,我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现代农业发展平台,理出“12581”工作思路,重点抓好八个万亩农业基地建设。

  近年来,我县农业经营由分散向集聚转变,规模效益逐渐显现;农业生产由靠天吃饭向设施农业转变,亩均效益明显提升;农业发展由以一产为主向一二三产融合转变,附加效益延伸拓展;农产品由数量增长向量质并举转变,品牌效益日益突出。在加快农业平台建设、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深化农民增收机制等方面不断努力。

  2018年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11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居全市第2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44元,同比增长10.2%,增速位居全市第1位。我县先后荣获“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县”“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磐安正在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定不移、想方设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便民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