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磐安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磐安新闻
三亩田 四十年 “五个统一”终化蝶
2018/12/09 来源:磐安新闻网  记者 杨适时 实习记者 潘辉/文 杨适时/摄

  12月3日上午,晨雾散去,云开日出,三亩田村迎来晴空蔚蓝的一天。山腰上,鳞次栉比的小别墅与几排厢式移动板房形成鲜明对比,涌动着“蝶变的力量”。低矮狭小的板房里,马家坑村党支部书记鲍先进开了一家副食店,生意看起来挺好。装修新房的工人时不时地来买东西,店里响起清脆的“支付宝到账XX元”提示音。“40年前,做梦都没想到还能这样付钱,那时候连手机是什么都不知道。”鲍先进感慨道。

  三亩田村是盘峰乡马家坑村的一个自然村,海拔800多米,全村共有33户、102人。从原来的食不果腹到现在的衣食无忧,从“出门没有三步平”到现在的康庄大道,从破旧泥房草房到现在的山居别墅……40年来,三亩田村在悄然诠释我县农村改革开放的巨变。

  回首改革开放之前的日子,65岁的退休干部陈永宏几乎有些哽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陈永宏一家六口挤在一间破旧的泥房中。两张床,一张桌子,几条凳子是家中仅有的家具。在这间泥房中,陈永宏度过了他的少年时光。

  陈永宏十四五岁时,从一里地外的地方移居到三亩田村。为搭建新家,他们白天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晚上和早上要见缝插针地建造房子。人手不够,家里的小孩也要当帮手加入“战斗”。寒风冷雨里,寂寞山村中,寒意袭人。陈永宏与父亲在上面捣着黄泥夯实泥墙,泥土不够了,催促11岁的妹妹送土。可许久未得到回应,下去一看,发现又累又饿的妹妹居然已在寒风中睡着了。

  当时,为了造这房子,他们与村里其他农户一起商量,请了天台的烧瓦师傅,花了100来工,专门在村边上建造了一座窑炉。烧窑所需的柴火、泥料由村民自备,并送达现场。每烧1000张瓦,为师傅提供60斤米的粮食补助,烧出的砖瓦另外按数量算工钱。房子用到的木头,都是他们利用空隙时间到山上砍来的。为了建造二间半房子,家里不但倾其所有,还欠了不少外债。房子盖了瓦后,他们一家就迫不及待地住了进去。直到八十年代初,这二间半房子全部“构结”完毕,正式完工。陈永宏说,在1984年之前,三亩田的房子全部是泥木结构的,全村没有一间砖瓦房,甚至连砖头都很难找。

  一家六口,吃饱饭也是生活难题。有一次,为了填饱肚子,陈永宏父亲将人家遗弃在地上的冷番薯皮捡回家中,放在“火锨”烤热,用于充饥。那一股扑鼻的焦香味,让陈永宏永生难忘。

  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窘迫日子中,这个小山村又迎来一场雪上加霜的考验。1975年,一次突发的大火无情地吞噬了三亩田村。整个村庄被大火烧得只剩下八间房子,农户家中仅有的口粮、家什也被这场大火烧成灰烬。“我家当时被火烧得精光,只抢出一只公鸡,大家搬到生产队房子临时居住,打地铺挤在一起睡,被子也是向人家借的。”回想起当年的那场大火,鲍先进依然胆战心惊。由于缺少粮食,村民长期依靠野菜、洋芋、番薯、萝卜等充饥,以致脚浮脸肿,营养不良。生活无比艰困,甚有个别村民轻生上吊,幸好被人发现,及时解救。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分田到户让三亩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的土地,同样的种子,同样的人,有了“包产到户”,粮食产量当年就翻了几番,困扰村民多年的温饱问题一二年时间便得以解决。

  温饱解决了,村民的理想不再局限于田间那点粮食。“路无三步平,雨天两脚泥,晴天一身灰”,交通不便让村民吃尽了苦头。修路!成为村民心中最强烈的愿望。

  如何解决修路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当时面临的首要难题。1979年,修路提上三亩田村的发展议程。村里采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发动村民齐心协力修路。分年度分批开展建设,把路段划分后,按人口分包到户施工。

  回首往事,当时修路工程面临重重阻力,历经波折。在一次爆破过程中,村里从外地请来的爆破师傅不慎被落石砸中,意外去世。这使得工程一度陷入僵局。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修路产生的山林土地问题,三亩田与周边村庄产生了多起纠纷,还发生过群体性事件。三亩田村民凭着久久为功的韧劲,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解决难题,爬坡过坎。前后历经十年,三亩田村终于修通7.5公里、宽3米的机耕路。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幸福的种子不断萌发。1995年,村民增收致富不再局限于田间地头。越来越多的青壮年目光瞄向大山外,选择外出务工经商。在城市化的步伐中,三亩田逐渐成为“空壳村”,村中基本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小孩。

  2010年,当时的维新乡党委、政府引入投资业主,在三亩田下方的王大坑村开发灵江源景区。景区的开发带来人气,王大坑的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在外打工的王大坑村民纷纷回到家中开办农家乐。2015年,三亩田上方的廿四尖背建成风力发电项目。2018年,廿四尖背磐安滑雪场将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并计划于年底开业。

  看着邻村发展乡村旅游日子越过越滋润,三亩田村干部群众眼红耳热,跃跃欲试。鲍先进坐不住了,提出要抢抓历史机遇,实施三亩田旧村改造,全力打造农家乐特色村。

  2015年,三亩田村在马家坑村6个自然村中率先启动旧村改造,成立了由鲍先进、鲍加青等8位党员干部组成的三亩田旧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刚刚从县农业局退休的陈永宏应邀加入。领导小组深入发动群众,紧锣密鼓地开展前期准备工作,推行村集体“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拆除、统一建设、统一安置”的办法。2016年9月,为了发展农家乐,该村花重金委托浙江大学的专业团队对村庄建设及建筑方案进行规划设计。2016年9月28日,村里组织户主前往方前镇下村、天台县后岸村等地考察新农村建设。在当日下午的户主代表会议上,三亩田村旧村改造实施方案及补充意见顺利通过,户主与村里签订了拆迁协议。

  协议虽然签了,但要让村民拆除居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让家家户户向村里交56万元的工程款,靠什么?鲍先进的回答是:第一靠干部人品,二是为村民办事的公心,三是靠符合群众需求的办法。旧房拆除后,三亩田充分利用县级金融助推乡村振兴试点村的政策,贷款集资1300万元,由村里统一发包建设24幢别墅,后按投标与抓阄两种方式统一进行安置。鲍先进介绍,旧村改造期间,县内外来该村参观学习“五统一”的已有20多批次了。

  “村集体统一建房很难,但好处是保证工程质量及进度,同时又节约成本,降低了农户负担。”鲍先进说,村里安排鲍加青等人专职当“监工”,紧抓工程质量,农户不需要花费精力,可安稳地在外赚钱。在安置方面,村里创新举措,投标安置的14幢房屋投标溢价的70%、80%(分二档)资金,按旧宅基地评估级差普惠性地返还给村民,帮助困难农户减轻建房成本。此外,村里特意建造了两栋老年公寓,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2018年6月8日,欢庆的鞭炮声响彻三亩田,24幢新房各归其主。时隔半年,陈永宏依旧沉浸在新居落成的喜悦当中,有空便去查看装修进展。“得加快装修进度,我等着开民宿呢!争取年后就能开业,争抢滑雪场开业的红利”。目前,小小三亩田已有22户农户申请创办农家乐。

  阳光普照,青山映云,三亩田愈发美丽。村民在狭窄的板房里进进出出,幸福的憧憬写满脸庞。鲍先进相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外出打工的村民一定会回到三亩田,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链接:2003年,我县开始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县363个村,除异地搬迁村外,全部行政村已实施“示范整治”工程,“整乡整镇整治”实现全覆盖。近年来,我县以“6+1”美丽创建为载体,推进“全域景区化,村庄景观化”。已评选14批“十美村十差村”,认定“十美村” 140个,完成160个村口景观节点建设,消除赤膊墙及墙体美化319万平方米。创建A级景区村102个,建成美丽庭院2.6万个,发展共享农屋1060户、房间5044间。全面完成城乡D级危房拆除和C级住人危房维修加固。十五年来,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均在95%以上。2017年,我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60元,同比增长10.3%,比2006年翻了两番。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便民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