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女:茶启新生连“新宅”
2019/04/18 来源:磐安新闻网  记者 应羽淇 周文康

  雨后初霁,尖山镇新宅村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街巷深处,一排精致小洋房在阳光照耀下愈加夺目。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村民不约而同地说,靠发展茶叶和新农村建设让大家过上了好日子。

  采茶时节,记者费尽周折找到村民张开女。只见她手上挎着茶叶篮子,裤脚上还粘着泥土,刚刚从自家茶园回来。“这两天太忙了,早上5点就去茶山采茶叶了。这茶叶可是我们的宝贝呢!”张开女拿出嫩绿的茶叶,捧在手里对我们说:“我从小就是吃苦的人,没想到这茶叶让我过上了好日子”。

  张开女的生日,正好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这个巧合,父母却过了好几个月才知道。记得父亲说过,她出生那天是个大晴天,出门干活的时候就预感是个好日子,可在偏僻的小山村,村里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新中国也在这一天成立。几个月后,工作组的干部到村里宣传,家里人才知道张开女居然和新中国同一天生日。“那一天开始,家里人就觉得我和祖国是有缘分的,以后也会跟着祖国一起过上好日子。”张开女微笑着回忆。

  20岁那一年,张开女从娘家胡宅嫁到尖山。原先,她并不是住在新宅村,而是住在离新宅村3公里的一处山头上。那儿只有他们一户农户,不仅没有像样的房子,就连像样的床都没有一张,生活非常艰苦。但是,张开女不怕苦不怕累,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相信通过自己的双手一定能创造美好生活。

  当时,农村都是以生产队为单位,家家户户出工赚取工分维持生活。张开女所在的生产队在新宅村算是“先进生产队”,负责养猪养鸡养鸭、上山采野茶等农活。这是张开女第一次接触茶叶,没想到此后她的命运就和茶叶联系在一起。

  那时候的玉山区域没有现在这样大规模的茶园,她们只能上山去采野茶叶。野茶叶和人工种植的茶叶不一样,一个季节只能采一次,而且产量少,一年下来也采不了几斤。她清楚地记得,那时候的茶叶还算是“稀罕物”,要2角钱一斤。

  在生产队的时候,由于土地资源紧缺,种植的茶叶成了抢手货。农户想要种茶,需经上级与所在生产队同意后才能种植。

  上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大潮风起云涌,东北台地茶叶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里专门派技术人员到台地开展良种茶试点和推广,开启玉山区域茶叶发展的崭新历史。同时,玉山区域开始实施土地包干到户政策,家家户户都有土地种。张开女家分到田地后,二话不说跟着大伙种起了茶叶,也正是这两三亩茶叶为张开女一家的生活带来了曙光。

  “现在的时代真好,茶叶自采自卖,收入都是自己的。”张开女说,这片叶子给她家带来了幸福,多年来,家里的柴米油盐和儿女学费都来自茶叶收入。每到产茶季节,她家就忙得不可开交。

  张开女在这片茶叶地上日复一日辛苦劳作,一晃就是几十年。现在她的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已经年过半百,均成了茶叶购销大户。小女儿和女婿还在山东开了茶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家里的生活变好了,儿女们纷纷劝张开女在家颐养天年,别上山摘茶叶了。可张开女怎么都闲不下来,茶叶一直是她的“心头肉”。这几天,不管是烈日当空还是阴雨绵绵,张开女都要到自家茶山上采摘茶叶。作为当地的龙井茶炒制能手,她还时常给附近的村民作指导。如今,70岁的她还能在茶叶上收入万把元钱,家里也住上了新房子。张开女笑着说,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之前是做梦也没想过的。

  今年是建国70周年,张开女的儿女们为了给辛劳了一辈子的母亲过一个不一样的生日,打算带她到北京看看,和祖国一起过个生日。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便民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