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奎:四世同堂夕阳红 平凡点滴恬淡美
2019/04/19 来源:磐安新闻网  记者 孔隆超

  阴雨连绵霁,春光和煦开。好不容易迎来阳光明媚的日子,大盘镇利济村村民不约而同来到河边洗衣服。沿着春波流急的小溪,听着熟悉的衣杵声,记者来到礼济村寻访1949年10月30日(磐安解放日)出生的老人——孔德奎。

  在村中几经周折后,记者又折回溪边,找到正在洗衣服的孔德奎妻子董香女。得知来意后,董香女在河里洗了下手,随意地在衣服上擦了擦,便带记者来到家中。

  董香女边倒开水边说:“最近天气转好,他一早就去山上干农活了,现在将近饭点,估计马上回来了”。知夫莫如妻,话音刚落不久,孔德奎真的回来了。帮丈夫放下农具后,董香女笑着说,以前自己根本不敢想,丈夫这个岁数还有力气去山上干活,瞧瞧现在这日子,生活条件、医疗水平可真是好!

  与孔德奎交谈过程中,记者惊喜地发现,夫妻两人都出生于1949年,都与共和国同龄。孔德奎表示,虽然自己和妻子的婚姻当年由父母做主,但这五十几年来,双方一直相敬如宾。家里的三个女儿先后成了家,去年大外孙女生了小孩后,孔德奎已升级当了“太公”。

  回忆起以前的生活,孔德奎满是唏嘘:小时候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时常是上顿没吃饱,就该想着下顿要怎么解决。成家后,三个女儿全当儿子来养育,一有空就带着往山上跑,哪能像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备上几升米、一个电饭煲,过几分钟就能吃上热乎米饭。

  孔德奎感叹,那个时候因为房间小,三四个人要挤在一张床上睡觉,来回转身都很难,一觉醒来,不是这里麻就是那里痛,睡个好觉对一家人来说也是件奢侈事。“以前那种日子,说起来都让人笑话,现在真的不一样了,五间房子,上下两层,每个女儿我们都给她们单独设了房间,铺了床,逢年过节,她们随时可以来坐。”打开房门,指着房间里摊铺整齐的被褥,董香女笑着说。为了睡得舒坦,床的样式也变了样。从一开始的花床到棕板床,再到现在的席梦思,床的档次越来越高。

  走进屋里,不大的房间,设施很是齐全。指着柜子上的旧电视机,孔德奎说,这个电视机还没坏,但前些年孙子嫌屏幕小看着费劲,于是便重新买了一台,“从前,电视机不管大小都很宝贝,哪能像现在这样,想换就换。”为了方便洗漱,家里隔了个小房间用作卫生间。洁白的地砖和亮堂的墙面似乎与整体木质结构房屋“格格不入”。卫生间内不仅用上了抽水马桶,还装上了电热水器。孔德奎笑笑说,自己也算用上了高科技。

  吃完饭,董香女忙着收拾餐具,孔德奎则在一旁晒起了太阳,“小睡一会,等会再去田里整理整理,今天的农活就差不多了。”年轻时,孔德奎总是吃完饭就早早出门干活,能多做一会是一会,现在是想做就做一会,不想做就休息,日子过得无忧无虑。

  斜靠在墙边的十张“地簾”是孔德奎年轻时专门请篾匠做的,最大的用处是晒谷。自从女儿相继出嫁,这些农具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孔德奎说,以前日子清苦,为了生计,每年必须要种出5000斤左右的稻谷,现在已经多年没有插过秧了。以前四尺长凳是自己动手做的,现在家里新添置的桌椅都是集市上买的。孔德奎感慨地说:“样样事情都要劳神费心的苦日子,算是过去了。”

  谈及如今的幸福日子,董香女表示,现在的政府对老百姓真是上心,她的手在24岁时因事故落下残疾,前些年,在镇里帮忙下通过了四级伤残评定。现在,夫妻两人都能领到养老保险,基本生活有保障。去年丈夫生日,还有银行通知他去领八个鸡蛋、两把面。“我们的生日,自己记不住,反倒是他们记得牢。”说到这,董香女的脸上再也藏不住笑。

  一对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夫妻,70年再普通不过的人生经历,却演绎了祖国70年不再普通的变化。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便民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