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三十六年理发情 忠孝两全养育恩
2019/05/17 来源:磐安新闻网  记者 应羽淇

  5月14日,李贤带着儿子、儿媳、外孙回到老家冷水镇虬里村。看到儿孙一家子回来,98岁的李银生老人喜出望外。李贤一边给老父亲理发,一边报喜:“还有一个月,我们家的第50位成员就要出生了哩!”李银生连连回答“好”,脸上满满的都是幸福。

  “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作为家里的长子,李贤早早就承担起与他年龄不相称的家庭责任。从懂事起,父母一直告诉他“要读书,要走出去”。在他印象里,童年时冬天也最多只穿3件衣服,冻得瑟瑟抖,路边的野菜是难得的“美味佳肴”。

  1964年,李贤考入金华一中。当时校址在金华蒋堂,距离冷水镇虬里村一百多公里。偏僻的小山村,没有交通工具,也没有钱坐车。每个学期,李贤都要独自一人从村里出发,步行三天走到学校,每天大约走45公里路。

  “最担心的就是第一次”,李贤娓娓道来。因为从没独自出远门,李贤生怕走错路,怀揣着一张小纸条,上面记录着父亲口授的沿路地名,他一路打听近百次,所遇之人个个都是热心肠。第一天晚上,他只能借宿在永康一个叫九里口的村庄。夜幕降临,李贤上前打探,没想到路边的一户农户欣然应允。在农户家住一夜,吃了早晚两餐,房东只收他两角钱。“那淳朴的农户让我十分感激。”李贤说,“这些陌生路人的热心友善,给了我这个孤单赶路的异乡少年倍感温暖”。

  恰逢文化大革命,李贤高中毕业就回了家。迷惘之际,突然传来征兵的消息,因为符合条件,李贤顺利应征入伍。李贤与父母告别,又一次远离父母。但是这一次,他更加成熟,和父母约定用书信互报平安。

  1972年,在部队服役4年的李贤,第一次有了探亲假。14天探亲假期,4天是在路上奔波。回到家,还没什么时间和父母仔细长谈,到各亲戚家走一圈后,归期就已到了。启程返回部队的那一天,父亲早早就下地去干农活,李贤为了和父亲道个别,急匆匆地跑到地里,远远地看见父亲,肩上挑着两大桶农肥,晃晃悠悠地在田埂上行走。他高声大喊:“阿爸,我要走了”,父亲继续挑着担往前走,头也没有回,只是闷声回了一声:“好”!声音格外洪亮。“那个声音里,我听出了父亲的不舍,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声音好像还在耳畔。”李贤说:“那时候起,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多陪陪父母”。

  在部队期间,李贤完成了终身大事——结婚生子,每年都有了探亲假。1983年,他转业回到金华工作,李贤与家的距离才真正拉近。“就像漂浮的尘埃,终于落定”,李贤第一时间把转业回来的消息告诉父母。

  当时,金华到冷水已开通公共汽车,半天时间李贤就可以回到家。工作稳定后,李贤第一次回家,看见父亲的头发有一点长,而村里没有理发店,理一次头发挺不容易的。而自己在部队经常和战友们互相理发,他便拿起家里的剪刀为父亲理发。这让李贤意识到,自己的举手之劳正是父母最大的慰藉。当下他就决定,以后就每一个月回家给父母理发一次。

  一晃36年过去了,李贤先后担任婺城区人民武装部部长、金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等职,尽管工作很忙,一个月回家一次看望父母雷打不动。为父母理发的事情也成了村里的美谈。村民们开玩笑说:“这个是村里最贵的理发了。”听到这句话,李贤笑着回答:“这不能算经济账,这个是亲情账,划算得很呢!”

  李贤说:“父亲总是沉默寡言,打电话时也总喜欢把话筒递给母亲,但在理发时,父亲的话匣子就打开了”。理发成了他和父亲沟通的重要机会。田埂上的趣事、村子里的人情,成为父子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虽然现在父亲已经有一点老年糊涂,但在李贤看来,“现在听父亲不停地讲过去,就像小时候听父亲讲故事,感觉父子的心一直很近”。

  受李贤影响,弟妹们也时刻把“孝悌”放在心上。李贤的妹妹已辞职回家,专门负责照顾父母的起居,李贤的弟弟给爱喝酒的父亲定期带回葡萄酒,晚辈们一有时间就回家看看。93岁的母亲孔碧香逢人就说:“共产党的政策好,让李贤有工作;部队培养得好,让他有孝心;老大头带得好,我们家日子过得好”。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便民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