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磐安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磐安新闻
明妆丽服夺春晖
磐安有一群汉服爱好者
2019/12/04 来源:磐安新闻网  记者 应伊佩 实习记者 卢明

  披罗衣之璀璨兮,珥瑶碧之华琚。继西塘汉服文化周之后,日前,近百名来自东阳市和我县的汉服爱好者齐聚百杖潭景区,举办了一场具有磐安特色的汉服节。汉服爱好者身着飘逸霓裳,射箭、弹琴、在琴声中翩翩起舞……上演了一场同袍共乐、传承文化的寻道之旅。典雅、自然的古风韵律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汉服作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性服饰,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走中的“中华符号”。近年来,汉服风悄悄吹进磐安大地,它的大气、飘逸、灵动,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也得到了传承。

汉服有独特魅力,爱好群体不断壮大

  一袭长裙,外罩素色宽袖长衫,萨平昂着头,带着风,走进百杖潭景区:“这里我来了很多次,这一次穿着汉服,觉得别有一番韵味。”萨平拉起裙角,轻轻摆了摆,像一只展翅的蝴蝶。“我很喜欢传统文化,喜欢汉服。”

  萨平与汉服结缘,源于影视剧里古装造型。“我毕业之后在杭州工作,加入了杭州汉服群,但那时候对汉服的喜爱,只是纯粹的观赏。”手机里存了上百张汉服照片,但一件也没买。后来,辗转回到磐安工作,无意间得知磐安有个汉服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兴汉文化社”,并有了“加入”的念头。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对汉服的喜欢从屏幕到了线下。

  随着女儿诗诗的出生,萨平的生活更加忙碌。家庭和工作占据了她大部分时间。“兴趣不能丢!”秉持着这样的想法,她开始带着孩子一起开启传统文化之旅。今年,诗诗已经4岁了,已能背诵好几首古诗,汉服也有了好几套。在萨平看来,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和孩子一起成长。

  每位汉服爱好者都是一张文化名片,不仅带来了美的视觉享受,也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身着黑色圆领衣袍的女孩俞佳旸,站在射箭场跃跃欲试。虽然她是“00后”,但俨然是个“资深”汉服迷,对汉服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认为汉服是传统文化的外化,它承载的不仅是生活美学,也是不同时代古人生活方式的延续。”俞佳旸从高一开始就对汉服充满兴趣,自己实习挣得的第一笔钱,就用来购买汉服。她的这份喜爱改变了家长对汉服文化的态度,由最初的反对转变成支持。她说,这就是汉服独特的魅力。

  “看到这么多人穿着汉服,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喜悦,感受到了大家对汉服的喜爱。”在她的带动下,身边有不少朋友开始喜欢上传统文化和汉服。

从喜欢汉服到制作汉服

  今年28岁的张小莎是玉山人,目前在横店做财务。上班时,她工装笔挺,职业范十足,殊不知她还是一名“资深”汉服爱好者。

  张小莎从小就喜欢看古装剧,剧中人物“罗衣飘飘,轻裾随风”的样子,让她爱慕不已。她时常想,如果自己穿上那样的衣服会是什么样子?“小时候脑海里还没有‘汉服’这个概念,市场上也还不流行。”

  2014年,张小莎参加工作后,有了自己的经济来源,恰好汉服也慢慢流行起来,儿时萌生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穿上人生第一件汉服,张小莎兴奋地轻点脚尖在镜子前转了一个圈,“我仿佛感觉自己就像电视剧里的主角,霓裳羽衣,仙袂飘飘。”自此,张小莎迷恋上了汉服。

  在网上看到款式新奇的汉服,张小莎总是忍不住将它们收藏进自己的衣柜里,“网上买的汉服比较贵,有时候图片和实物也有一定差距,退货又比较麻烦。”今年年初,张小莎萌生了自己做汉服的想法。

  张小莎的母亲是一位有着三十多年手艺的老裁缝,设备齐全,有条件制作属于自己的衣服。

  “一开始,不太懂得选布料,看见好看就买,买了之后发现不是每款布料都能用到的。”由于选材经验不足,张小莎家里如今还堆着许多没用过的布料。

  在网上搜索下载喜欢的款式,自制样板、裁剪、缝纫制作,现在张小莎已经能够轻松驾驭汉服制作这门手艺,简单的款式,她只需几个小时便能完成,“自己制作汉服,不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量身定做,而且成本也比较低,我现在已经给自己做了十几套汉服了。”

  磐安专业制作汉服的裁缝不多,最近忙于工作的张小莎时不时会收到“兴汉文化社”朋友的信息,请她帮忙制作汉服。每一件汉服,都寄托了张小莎对汉服的热爱。在她眼里,制作汉服不只是一门手艺,也是汉服爱好者之间联系的纽带。

让更多人了解汉服,通过汉服传承民族文化

  一身白色上衣搭配蓝色下裳,衣袂飘飘,潇洒恣意,今年33岁的傅剑良,颇有一番文人雅士气质。

  2009年,当时在金华工作的傅剑良,因一次偶然机会,迷恋上了汉服。“有一次,我在婺州公园散步,看见一群穿着汉服的年轻男女围坐在草地上展示才艺,有的弹琴、有的吟诗,就好像在现场看古装剧一样。”初次邂逅,便让平素喜爱诗词文学的傅剑良对汉服一见钟情,“我想,穿上那样的衣服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吟诗作对,那种场面肯定很风雅。”傅剑良当即就申请加入当时正在组织活动的浙中兴汉文化群。

  “汉服全称‘汉民族传统服饰’,别看它只是一件衣服,其中浓缩了中华民族上千年文化的精华,每个朝代都有属于那个朝代的‘流行’款式。”随着深入了解,傅剑良从一个门外汉渐渐地对汉服有了全方位的认识。“汉服与人一样有属于自己的名字,我身上的汉服叫‘此答’。这款晋制直领大襟襦绣花的灵感源于茱萸,茱萸花语有‘报答’之意,而‘答’字有‘回答、答案’的意思。回报感情,以此为答,站在你面前,你即可知晓我的情意。”

  2014年,傅剑良发现金华其它地区都有汉服社团,唯独磐安没有,于是他就联系在磐汉服爱好者和文艺爱好者,成立第一个磐安汉服社团——磐安兴汉文化社。

  经过5年时间,汉服渐渐被磐安人了解,傅剑良很有成就感,“一开始纯粹是个人喜欢汉服,喜欢它的外在,成立‘兴汉文化社’后主要是想让更多人了解汉服,了解它的内涵,体味承载在汉服中那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

  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现在正值汉服热潮,“兴汉文化社”不错过任何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的机会,原先单纯的汉服走秀也充实起来,古筝古琴表演、汉舞表演、茶艺表演等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汉服不仅仅是身上的衣物,更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希望借助汉服这一媒介,通过一次次活动,把汉服宣传出去,把更多传统文化挖掘出来,把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傅剑良充满期许地说。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便民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