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磐安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磐安新闻
我与春天有场“盘峰诗会”
40余位诗人齐聚盘峰共襄浙江诗歌盛会
2020/04/30 来源:  记者 应燕航

  四月磐安,浪漫花香,诗意流淌。4月25日至26日,第二届浙江“盘峰诗会”系列活动在我县盘峰乡举行,省文联传媒中心总编任峻、《品位·浙江诗人》杂志执行主编天界、《文学港》杂志诗歌编辑朱夏楠、金华市作协主席李英等来自省内各地40余位诗人应邀来磐,共赴一场春与诗歌的盛会。县政协副主席杨文秀参加活动。

  盘峰是磐安“大花园”最富诗意的一朵,第二届浙江“盘峰诗会”以诗歌的名义开启这个特殊春天的诗意旅程。25日下午,沙溪玫瑰园诗歌馆举行开馆仪式,众人在花的海洋里共同见证《浙江诗人精品诗丛》《金华诗歌双年选》《春天正在醒来》等新诗集的首发式、向沙溪诗歌馆赠送诗集和《品位·浙江诗人》杂志仪式。随后,诗人们参观了沙溪诗歌村和诗歌馆,纷纷赞叹盘峰诗意浓,沙溪玫瑰艳。

  “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磐安的山水画卷、田园风光、人文历史、民俗风情,正是诗歌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当天下午,第二场诗歌活动——“盘峰诗会·天空之眼”诗歌朗诵会在灵江源世界第一高空玻璃悬廊举行,各位诗人溯溪而上,循山峦浩荡出发。置身于灵江源森林公园,诗人们诗意盎然、诗情涌动,饱览美景,纵论灵江源、高姥山、玫瑰园等盘峰创作元素,抒发对“身心两安自在磐安”的赞美。杭州诗人王毓第一次来磐,就爱上这里的山山水水。她说,此番相聚以诗歌的名义来磐,栖息于磐安的山村,沉醉于磐安的好山好水,这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生活。她要多走走看看,用心体会磐安之美,留下自己的诗篇才不枉此行。26日上午,游历磐安的诗人齐聚婺州南孔——榉溪孔氏家庙,在蓝莲文化会举行了“小康背景下的诗歌写作”主题论坛,诗人们就此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小康背景下的诗歌写作”主题论坛

  选摘了四位诗人的发言,一起来听听他们的诗意心声……

《文学港》编辑朱夏楠

  小康社会是个很大的命题,不妨把诗歌写作放到更大的历史背景下去看。诗歌最初的起源是什么?有学者认为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它本身就是人们对于生活欲望的一种表达,只是后来一步步被雅化。在古代中国,文学话语权一直掌握在士大夫手中,普通民众无缘教育,而新中国成立后的扫盲工作,得以让最广大的群众进入教育体系。今天的社会,也是受益于教育的普及。有了民众素质的提高,小康社会的建设才后继有人。而反过来,小康社会也让更多的民众有能力去用文字来倾诉他们的情感、表达他们的诉求。

  对于诗人而言,其意义又是什么?朱夏楠认为,也许不必特意突出小康社会这个命题。因为诗人本该是最敏感的群体,只要生活在这个时代下,他的任何创作都会带有时代印记。

仙居诗人王学斌

  小康背景下的诗歌写作包含着诗歌创作“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老问题。

  小康背景并不意味着宏大叙事,它也是由日常的点点滴滴构成。诗歌写什么?诗人陈先发作了很好的说明:“诗中最艰难的东西,就在你把一杯水轻轻放在我面前这个动作里”“让一首诗定型的,有时并非词的精密运动而是偶尔砸到你鼻梁的鸟粪或意外闯入的一束光线。”其实,诗歌就在生活的缝隙里,在不经意之间,在心灵冲撞消失后沉淀下来的静谧之中。

  诗歌怎么写?理论文章车载斗量。黄灿然说过:“一首好诗就是从这里开始:从避免或抛弃一般读者和低能诗人习惯了的一切修辞、格式和思想方法开始。”这其实就是创新、陌生化,想象力的创新、语言的陌生化。

金华诗人张乎

  诗歌是心灵的发声。这种情感抒发的需求不因物质多寡而改变,小康不小康并不重要,小康了会写,不小康照样要写。但对整个社会而言,仓禀实而知礼仪,经济条件的安逸会使人有更多的精神追求。解决了物质问题才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审视自己的内心,许多人会因此走上诗歌道路。所以富裕的地方文学相对较繁荣。磐安山清水秀,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磐安需要诗歌,诗歌在磐安也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落脚点。希望磐安成为一个永远流淌着诗意的地方。

磐安诗人李宝山

  对于小康背景下的诗歌写作这个话题,有两点深切感受:一方面是诗歌写作的态度问题。诗歌是最个性化的写作行为,不管身处何种背景,都要写出真实的自己,发出真实的声音。作为一名诗人,歌功颂德未尝不可,但最可贵的还是要立足实地,发出真实的声音。另一方面是诗歌阅读和诗歌编辑的态度问题。诗歌写作要有个性,从某种角度说,诗人应该霸道,不管别人怎么评说,都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但诗歌读者和诗歌编辑却要大度兼容,不管是婉约的还是豪放的,不管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都能欣赏,不管什么流派的都要给他们一条路走。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便民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