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动磐安—磐安百年党史┃那一声誓言震山动岳起风雷 ——仁川黄余田中共地下党活动史实追寻
2021/03/25 来源:磐安新闻网   记者 杨适时 卢明 傅利刚 陈兆贤

四知堂


“念先人立业传家,不外忠愍遗训;愿后嗣继志述事,毋忘清白流风。”1632年,“四知太守”杨震后裔感念先人清白传家,在仁川镇黄余田村建“四知堂”,将“四知”二字“挂于堂,点于灯,铭于心”悉心传承……

“坚守机密、服从组织、牺牲个人、努力革命、永不叛党。”296年后的1928年,一个风雨交加之夜,在黄余田村的“四知堂”,32位热血青年手握铁拳肃立于中厅,面对鲜红的镰刀斧头旗帜,高亢的誓言在磐安境内吹响了红色革命的集结号。

“我们从哪里来?”这是思辨的寻根,是革命大树对根须的念思,是火山对岩浆的寻问。3月23日,县融媒体中心“红动磐安——磐安百年党史”大型采访报道活动走进仁川镇“四知堂”,重温磐安境内第一次入党宣誓,感受腥风血雨中迸发的革命力量。


“他们在中厅宣誓,那时,这儿还搭建有一个简易的木台子,卢湛就是站在上面领誓的。”省优秀宣讲员、市红色讲师团讲师杨良福带领我们走进“四知堂”这座古朴的建筑,为我们推开那厚重的历史之门,声情并茂讲述了那个不平凡的夜晚。

1928年6月15日深夜,风雨交加,杨氏宗祠(即“四知堂”)内正在举行一个庄重肃穆的仪式。32名年轻人肃立于此,古色古香的厅中松明灯忽明忽暗,木台子上方挂着一幅醒目的对联:“斧头劈开旧世界,镰刀勾出新乾坤”,横批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凡决心参加共产党的,先在簿上签名。”未正式开始前,召集人卢湛再一次确认。他的话音刚落,众人毫不犹豫纷纷上前签名,不识字的请人代签。“坚守机密、服从组织、牺牲个人、努力革命、永不叛党。”卢湛举起右拳,在鲜红的党旗下,热血沸腾,摇曳的火光映照着他们坚毅的脸庞。宣誓后,大家“歃血为盟”,把誓词烧成灰掺进黄酒中,每人喝一口,表示誓死同心,为共产主义事业革命到底!这是黄余田地区第一次入党宣誓,也是磐安县境内第一次入党宣誓。

“大伯深感当时老百姓生活水深火热,犹如金字塔的底端,人数众多却是阶级的最底层,他想把底层人民团结起来,解放更多人。”今年65岁的卢国仁是卢湛的侄子,至今仍清晰记得小时候父亲跟他讲述伯父闹革命的精彩故事。

卢湛,原名卢盘求,1922年,考入处州(丽水)师范。彼时,《新青年》等刊物以及《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已在处州师范师生中广为流传。在进步人士的影响下,卢湛开始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并开始逐步形成立志投身革命、振兴中华的意识。有一天,他翻看杜甫诗集,“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的名句跃入眼帘。因为“湛卢”宝剑的典故,他改名为卢湛,以表立志从戎,仗剑干革命之心。

1928年1月,在吕传德和赵汝池的介绍下,卢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黄余田地区从此有了第一颗革命种子。

回到方山,卢湛以教书、走亲访友为掩护,送阅进步刊物,联络劳苦大众,结识有志之士。“大伯白天教书,晚上回来挨家挨户宣传进步思想。”跟着卢国仁脚步,我们不知不觉间来到了方山村文化礼堂,礼堂中设有红心驿站,陈列着卢湛生前所用物件,行李箱、土铳、匕首……虽锈迹斑斑,但其中闪耀的红色光辉依然夺人心魄。卢湛一边积极建立党组织和农民协会,一边考察身边年纪相仿、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发展杨玉水、杨思连、杨岩溪、杨金保、厉志寅等人第一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仁川地区党的核心,在他们的带领下革命活动迅速展开,党的队伍不断壮大。

“四知堂”第一次入党宣誓后,32名党员分成6个党小组,选出组长,分工负责扩大群众组织。不久,又在黄余田、荣坑口等村庄发展了党员,党员总数增加到50多名。同年10月中旬,黄余田地区20多名党员骨干在火星岩脚溪滩开会,成立中共缙云黄余田区委(又称东区区委、方山区委、三都区委),推选卢湛任书记。在区委领导下,黄余田地区各村党组织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当月,在庄基、宅口、潘田等17个村发展到80余名党员,并建立了4个支部。

卢湛还动员父亲参加地下党,担任秘密交通员。“穷人太穷,富人太富,应该多为广大穷人谋福祉。”卢国仁至今还记得长辈流传下来爷爷入党时说过的话。

Screenshot_2021_0325_212155.png

当年,黄余田地区农村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土地主要集中在地主豪绅手中,多数农民靠租种地主土地过活,经济上遭受地租、高利贷、苛捐杂税的残酷剥削,生活悲惨,农民对土豪劣绅非常痛恨。当时黄余田村400多户人家,地主、富农、外村地主霸占了全村大部分土地,70%农民租种地主土地,10多户人长期讨饭流浪他乡,200多个劳动力除务农种田外,还得靠帮人担盐、担米、做小买卖赚“脚钱”过日子。

黄余田地区党组织建立后,一面继续开展革命宣传,发展党员,一面积极准备开展减租斗争和武装斗争。1928年秋,稻谷还未收割,卢湛在方山祠堂召开减租动员大会,他带头从自家开始减租,带动黄余田地区开展减租运动。此外,区委在开展减租等革命斗争的同时,还从舆论上打击反动势力,将“打倒土豪劣绅!”“实行‘二五’减租!耕者有其田!”等标语张贴在黄余田等村各处房屋墙上。结合“二五”减租运动,党组织及时地将其中积极分子吸收进党内,壮大队伍,到年底,党员人数已达120余名。

时针再次回拨到那个风雨交加的黑夜,铮铮誓言,坚定了卢湛革命到底的决心和信心,巨人般的呐喊,犹如春雷乍响,32个党员犹如32颗革命火种,紧紧团结在一起,乘风烧向四方,掀起燎原大火。杨宅的杨加吃就是当时32名宣誓党员中的一员,他深受鼓舞,决心为党牺牲一切。

Screenshot_2021_0325_212259.png

“为了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我爷爷改了名。”今年67岁的杨有本从家中拿出一块写有“杨嘉揭烈士 人民功臣”的牌匾,心中难掩激动,“别人只知道我爷爷叫杨加吃,其实杨嘉揭才是他的本名。”杨嘉揭是最早一批经卢湛介绍入党的党员。入党后,他担任西宅村(即现在的杨宅村)农会组长,深入到农民中去活动,揭露社会不合理的阶级根源,启发农民觉悟,多次利用农村集市、演戏机会,向农民宣传团结起来成立农会的好处,号召大家积极参加减租斗争,并取得积极成效。

Screenshot_2021_0325_212319.png2

后来,杨嘉揭又加入磐安境内笫一支成编制的革命武装——浙西工农革命军第X支队。“这是爷爷战斗时用的武器。”杨有本拿出一把锈迹斑斑的杀猪刀介绍,杨嘉揭曾经是一名屠夫,一身浩然正气,在武装斗争中他视死如归,冲锋在前。解放初期,当地治安很不稳定,土匪横行作乱。1950年,当时的区中队战士到西宅村推行土地改革期间被土匪四面围困,若没有外援,战士们必定弹尽人亡。情况危急,杨嘉揭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到县大队通风报信。县大队马上到西宅村增援被困战士,土匪见势不妙四处逃遁。解围后,土匪得知报信者为杨嘉揭就伺机寻仇报复,趁他单独外出时实施伏击,绑架到山上后以非常残忍的方式杀害了杨嘉揭。

“以前的生活实在太苦了。”杨有本回忆道,在食不果腹的年代,一家四五口人,每天充饥的土豆还不能遮住一个篮底,他感激爷爷一样的革命烈士,才有了如今安康幸福的生活。

古朴的“四知堂”至今萦绕着杨氏先祖千年训诫声,天井里青葱的桂树传诵着32枚火种的铮铮誓言。我们从哪里来?那个夜晚他们给出了答案。有一群人,红旗卷起农奴戟,他们奋力撕开黎明前的黑暗,高擎着熊熊燃烧的火把,引吭高歌,无惧生死,前仆后继,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绘就了盛世山河的底色。


(特别感谢县委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杨良福)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 更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33   浙文非备(7)【2020】1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7599号-2   浙公网安备33072702100068号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