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的党徽——党员风采┃杨兆星:心系革命 血染刑场
2021/08/09 来源:融磐安客户端   记者 潘辉

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红旗。盛夏八月,《闪耀的党徽——党员风采》采访组来到仁川镇黄余田村,循着革命先辈杨兆星的红色足迹,重温当年浙西工农革命军惊天动地、波澜壮阔的悲壮党史,感受可歌可泣、永放光辉的革命精神。

杨兆星,黄余田村人,出生于一个普通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4月28日,杨兆星在卢湛的介绍下,与一批受旧社会压迫剥削的贫苦农民一同在黄余田村杨氏宗祠加入中国共产党。光荣入党后,杨兆星在黄余田一带积极发动农民建立农会,开展二五减租斗争,动员农民积极分子入党。

1929年7月和9月,黄余田地区党组织派党员骨干杨兆星两次赴上海参加党中央秘密举办的干部训练班和军事训练班学习。通过学习,杨兆星的思想水平、工作能力和军事才能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也加强了缙云地方党组织与中央、苏区之间的交通联系。返乡后,他向党组织传达了组织武装暴动、夺取枪支、建立革命武装的指示。12月19日,卢湛、杨岩溪、杨兆星等党员骨干集中在仁川下坑村真因寺秘密召开会议,建立“浙西工农革命军司令部第X支队”,其中杨兆星负责部队的武器装备工作。

新渥是离黄余田13公里的一个大村,陈达夫是这方土地上有名的豪绅。他仗着国民党县参议员权势,拉起一支反动保卫团耀武扬威,与人民为敌,和共产党作对。1930年1月20日,杨兆星等骨干党员组织并发动新渥暴动,计划收缴陈达夫武器,用以武装自己。此次暴动失利,反遭国民党追剿,杨兆星只得转入隐蔽工作。5月,该工农革命军支队编入红十三军第三团。杨兆星在红十三军中,参加了唐市阻击战和强攻壶镇。攻打壶镇失利后,国民党省保安队和地方武装对红十三军实行清剿,大批红军战士和共产党员遭捕杀。时任中共缙云县县委书记卢湛等许多领导人牺牲,革命力量遭受摧残。在严酷的环境下,有的叛变投敌。杨兆星意志坚强,不改初心,继续在缙云、仙居边境坚持斗争。

1933年秋,杨兆星到上海参加中共上海中央局举办的培训班,受训半个月。次年1月,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杨兆星布置党员将上级寄来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言》《列宁论罢工策略》《俄国工人暴动》《斗争》《开滦宣言》《福建事变第三次宣言》《红军捷报》等资料传单,在黄余田地区秘密张贴宣传。6月,中央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开始向闽、浙、赣、皖四省进军,在浙江和皖南地区创立游击区和新苏区。中共东阳中心县委根据上级指示,迅速动员群众,发展壮大党组织,以黄余田为中心,在包括嵊县、安文在内的括苍山开辟游击区,杨兆星积极投身革命,为党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5年8月20日,杨兆星和杨兆德去永康、东阳联系工作,当夜在永康界牌村坟庵屋投宿。晨时,永康古山、四路口反动保卫团突然包围他们。杨兆星、杨兆德奋起抵抗,当场击毙敌班长于水缸边,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为逼问其他共产党人下落,保卫团用尖刀在杨兆星他们的锁骨上刺穿一个洞,用一条绳子穿过,拉着游街示众。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杨兆星与杨兆德浩气凛然,视死如归,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杨兆星的英雄事迹如同一面镜子,透过他,可以得知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记住先烈的不朽功勋,继承他们的革命遗志,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革命先烈杨兆德后人杨天福感慨地说道。

编辑:叶江垚
相关阅读




/ 更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33   浙文非备(7)【2020】1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7599号-2   浙公网安备33072702100068号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