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的党徽——党员风采┃陈子丹:岁月沉淀本色 余热践行初心
2021/09/17 来源:融磐安客户端   记者 张傲

  9月的清晨,阳光正好,微微拂过的秋风带走了夏季的燥热。记者见到94岁的离休干部陈子丹时,他正坐在家门口的院子里乘凉,由于年岁已高,老人行动稍有不便,但精神抖擞,炯炯有神的目光望着远处的大盘山。

  “我叫陈子丹,我名字的寓意便是赤子丹心跟党走!”陈子丹出生于1928年,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据老人介绍,他原名叫陈继桓,参加革命以后,怀着对党的赤诚之心因而改的名字……在老人的话语中,一段充满硝烟的激情岁月呈现在我们眼前。

  群山间的大盘镇学田村,解放前是国民党磐安县政府驻地。1949年3月,东磐大队歼灭国民党安文镇自卫中队后,国民党磐安县政府军政人员惶惶不可终日。同年4月19日下午,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第九大队大队长陶健率部到东磐交界的马宅杨岩弄村,与东磐支队会合,两支部队成立了临时指挥部,由陶健统一指挥,研究制定攻打县城的作战方案。4月20日起,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向江南进军。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也正是这天凌晨,兵分两路的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第九大队和东磐支队进入预定阵地,向学田村发起进攻。

  战斗一打响,国民党县长赵昭泰马上逃到县城东侧的狮子山上。战斗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我部队一举占领了国民党县政府、警察局、监狱和自卫队部,俘获大批县政府文职人员和部分反动军警,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和其它物资,释放了在监的“犯人”。傍晚,东磐支队与六支队九大队撤出磐安县城,分别回到东阳和永康。两支部队联合攻占国民党磐安县城,是解放前后共产党军事武装在金华地区攻下的第一座县城,震动了周边各县。从此,磐安西南部和东阳南乡连成一片,成为游击区。

  陈子丹激动地回忆道,4月21日,他负责带领一个小队到市口村攻打伪政府的监狱。在枪声中,监狱的看守多已四散逃窜。一冲进监狱大门,他就从看守那儿缴获了一支步枪。根据侦察情报,监狱看守配备有六支步枪。搜寻中,陈子丹恰好遇上一个远房亲戚。于是,在远房亲戚的暗示下,直奔一个吴姓的地主家中,在地主家堂屋里间的夹板中寻获了剩余的五支步枪。攻克监狱后,他请示陶健,打开牢门释放了被关押人员。当时,部队在伪县政府缴获了一台收发报机。大家迫不及待地调试收发报机,收获意外惊喜——新华社播发4月20日解放军大军南下、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消息,战士们高兴得欢呼雀跃。此后,陈子丹赶赴东阳、义乌,为迎接大军南下开展筹粮工作。

  这场战斗成为了陈子丹一生的骄傲。抗战胜利后,陈子丹解甲归田,放下枪,拿起锄头,后来到大盘镇参加工作。共产党员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却贯穿陈子丹的一生。1987年,陈子丹光荣离休。1996年,陈子丹在盘龙广场附近的独秀桥亭阁设立一个阅报栏,他出资订购《人民日报》《金华日报》等报纸,坚持每天一换,直到报刊亭改造才换人接手。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再次回忆往昔,陈子丹眼睛微微泛红:“现在,祖国强大了,武器装备先进了,飞机、坦克、导弹……要啥有啥,可不比当年的小米加步枪。还有,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奋斗,如今,百姓富裕了,生活更好了。”

编辑:楼俊俊
相关阅读




/ 更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33   浙文非备(7)【2020】1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7599号-2   浙公网安备33072702100068号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