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历程 磐安记忆┃此恨再忆心还痛 ——我县党员群众的抗战记忆
2021/05/30 来源:融磐安客户端   记者 黄家林

史实回顾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日寇曾三次窜犯磐安县境,给我县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得知抗战胜利后,我县群众欢欣鼓舞,奔走相告,留下终身难忘的历史瞬间。

初夏的一个午后,盘峰乡杏坛书院内花木葱葱,宁静幽美。93岁的榉溪村老人孔金良向记者回忆1945年他在宁波中学庆祝抗战胜利的情景。

1945年8月15日下午,17岁的孔金良正在双峰乡大皿村宁波中学六年制班的教室里奋笔疾书。突然,老师兴奋地冲进教室,大喊:“日本人投降啦!我们胜利了!”师生们听到这一消息,欢呼雀跃,相互拥抱。看着这一切,校长赵仲苏不由得想起1943年初到大皿时的情景。为躲避日寇,他带领师生四次搬迁,最终在学生羊省三的引荐下,将宁波中学迁到了大皿村。当时,村民们自发组织连夜到大盘搬运课桌、图书、教学仪器,令他感动。赵仲苏决定带领师生上街游行,庆祝这一伟大胜利。

W020210530662878850966.jpg

W020210530662879249052.jpg

在老师的组织下,高中部6个班,初中部6个班,六年制6个班,共800多名师生走上大皿街头举行游行。大家在校长赵仲苏的带领下,沿着皿溪一路前行。在队伍中,孔金良手拿旗子,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我们胜利了!”有的同学买来鞭炮燃放庆贺,有的同学点燃竹筒当作土制的炮仗,发出“噼里啪啦”声。大家一直游行到傍晚时分,然后每个人手上拿着一把竹子做成的火把,朝孟十二祠堂走去,那里是师生平时开会的地方。皿溪水倒映着火光,抗日战争迎来了最后的胜利。祠堂内响起了《义勇军进行曲》,师生高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郑海棠

由于信息闭塞,抗战胜利的消息传到窈川要迟一些。今年81岁的老党员郑海棠回忆,1942年5月17日,日本人到窈川烧杀抢掠,制造了窈川惨案。抗战胜利后,躲到山上的百姓陆续回村,重建家园。郑海棠听父亲说,为庆祝抗战胜利,1945年免征了田赋。村里也着手重建毁于战火的郑氏祠堂,直到1948年才建好。后来,旧祠堂改建成现在的窈川小学,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随着年事渐高,郑海棠一直忧心历史记忆被时间冲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郑海棠觉得自己有义务将历史传承给后代。于是,他四处挖掘日军在窈川犯下的罪行,写成资料,篆刻成碑,铭记来之不易的抗战胜利。

郑海棠回忆,窈川有一百多盏精美宫灯毁于战火。1946年2月,安文和玉山茶场庙的龙灯被点亮,以庆祝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元宵节。今年84岁的玉山镇玉峰村马塘自然村老人周利云回忆,抗战胜利后,正月十四的那个晚上,各村百姓舞着龙灯,敲锣打鼓来到茶场庙。周利云就站在茶场庙对面山上的一块石头上,看着长长的龙灯来回舞动,热闹非凡。第二天上午,各村共36面大旗相继汇集茶场庙,竖起的大旗迎风招展,十分壮观。晚上,演出队还到各村唱婺剧,演“文明戏”。“文明戏”主要演示“日军残害中国人,中国军民反抗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情景。每当演到高潮处,台下群众就会站起来高呼“打倒日本鬼子!”

1945年8月15日,一个值得中国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生活会越来越好,中国会越来越强大。”周利云说。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 更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33   浙文非备(7)【2020】1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7599号-2   浙公网安备33072702100068号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