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历程 磐安记忆┃致敬革命斗争精神 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 ——磐东区武工队的英勇事迹激励我县党员奋勇向前
2021/06/02 来源:融磐安客户端   记者 姚岚

史实回顾

1948年,东磐武工队成立。1949年5月初,陈廉带领磐东区武工队在云山、大皿、大盘、卢坎头等地宣传发动青年参军,武工队迅速发展到40多人。原闽浙边独支遣散回家的部分成员也加入磐东区武工队。当时,国民党军残部与地主武装麇集磐安,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磐安人民,强烈要求消灭隅居磐安的国民党军残部。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磐东区武工队编为第八军分区磐安县大队,郑皎任大队长。

初夏的一天,记者在大盘镇光明村一座小楼里,见到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86岁老党员董茂法。老人说,当年武工队成立时他才13岁,但印象很深刻,武工队有较长一段时间在自己村及周边村活动,与村民们朝夕相处。

董茂法回忆,当时国民党到处抽壮丁,不允许村民参加共产党,一旦发现有人参加,便会杀害。因此,当时武工队活动极其隐秘,白天下山,晚上住在山上,为了掩护身份,成立了一个“六谷班”,大约有10到20人,成员大多是光明村和后塘村的年轻人,白天为各家各户干农活,一方面是为了掩护身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挣钱支持革命活动。

磐东区武工队的英勇事迹深深影响着董茂法,1955年,20岁的他毅然选择参军入伍,开启长达8年的军旅生活。在部队里,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退伍后,他在村里当民兵连长。1975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开田地、做水库、造大会堂、建通村公路……董茂法一门心思扑在村庄建设事业上。大风大雨天,为了村民安危,他整夜守在水库边直到天亮才离开;当时,有几年,天麻市场需求较大,为了让村民生活过得好一点,他就放开村里的毛竹山让村民种植天麻,让大多农户收入都达到四五万元。如今,回想往事,董茂法说:“我一直受党的教育熏陶,应当尽心尽职为党做工作,苦活累活都要带头干,做事情要做对群众有利的事情”。1975年至1999年,董茂法一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多年来,获得不少荣誉,退下来后还一直担任村老年协会会长。从1955年参军入伍至今已有60多年,无论岁月长河如何变幻,董茂法凭着数十年如一日的初心和坚持,赓续着“革命”事业。

革命先辈蹈厉抗争的气概感动的不只董茂法一人,家住县城南园路的老党员陈东火也是其中一位,带着对磐东区武工队的崇敬,他年轻时曾多次探访当年的亲历者及其后人,为的只是留下历史的记忆。

走进陈东火家,“一个不大的书房,一张桌子、一条凳子、一个书架”就成了他平时“工作”的地方。在这里,他整理完成当年了解到的有关磐东区武工队的资料。

陈东火告诉记者,1949年,磐东区武工队在磐安活动的时候,自己才14岁,对于这支队伍并没有太多印象,直到1952年参加工作后,在王庄乡担任党支部书记,从事行政工作,正是因为工作性质和责任,促使他主动去了解并收集一些关于这支队伍的史料。陈东火说,当时了解到这支队伍成立是非常隐秘的,成员也都是自愿加入其中,为了躲避匪患侵害,他们都住在山上,“队员个个英勇,不怕死!”。

磐东区武工队的英勇事迹一直影响着陈东火,他从县司法局岗位上退休,一晃已经28年。88岁高龄,入党68载,但陈东火一颗对党对国家的赤诚之心依然澎湃着。他非常关心国家大事,时常收看时政新闻、研读党史等,退休多年来,雷打不动。初心至上、使命如磐、本色闪光,陈东火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党献礼。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磐东区武工队一路走来,充满了艰难险阻,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赢得胜利,他们那生生不息的力量,影响的不仅仅是董茂法和陈东火两位老人,更照亮着我县党员前行的道路,汇聚起无坚不摧的前进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矢志传承红色基因,用奋斗建功新时代。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 更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33   浙文非备(7)【2020】1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7599号-2   浙公网安备33072702100068号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