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历程 磐安记忆┃牢记中心任务 努力发展经济 ——首届县党代会代表谈党代会对磐安发展的影响
2021/06/17 来源:融磐安客户端   记者 施圭娅

史实回顾

1956年6月,中国共产党磐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安文镇召开。会议听取、审议通过单昭贵所作的县委工作报告和刘连科所作的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通过《关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政治思想建设的决议(草案)》。大会号召全县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落实大会决议,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为完成和超额完成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左一为吕世棠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建党百年华诞之际,记者专程赶到金华,聆听首届党代会代表、磐安恢复县建制后第一任县委书记吕世棠讲述自己的磐安岁月,重温党代会历史,感受时代力量。

在市区一处老旧大院里,记者见到了已89岁高龄的吕世棠。他虽然手脚不便,但精神矍铄。谈及中共磐安县第一、二、三次代表大会的历史,吕世棠的思绪瞬间回到了当年。

吕世棠回忆,当时磐安正处在新的历史关口,县第一次党代会对磐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明确今后的发展任务至关重要。为此,当时的县委尤为重视,时任县委书记单昭贵进行专门研究部署,按照中共磐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办法,从县机关、区、乡镇等部门选举大会正式代表,共商磐安发展大计。

1956年,吕世棠担任磐安团县委书记,在收到组织部通知要召开第一次党代会时,他非常兴奋。由于年代久远,吕世棠已记不清当年会场内的场景,但有些事业他还有些许印象:过市口桥,向北拐弯步行,县第一次党代会在一个祠堂内举行,会议布置以及会议流程都比较简单。在此次会议上,他被选举为县委委员。

“当时磐安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苦。”吕世棠说,省里曾到窈川调研,揭开村里一个老婆婆家里的锅盖,发现是一锅玉米芯,温饱都十分困难;下雨的时候,房子时常漏水;天冷的时候,没有棉被,用蓑衣取暖。

“磐安的中心任务就是脱贫致富,摘掉穷帽子,不断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吕世棠介绍,随后召开的县第二、三次党代会,各代表始终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分析讨论磐安的资源优势,为磐安如何脱贫致富建言献策。

县党代会明确了磐安的发展方向,会后,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高涨,不断想方设法提升磐安经济。“开展多种经营,抓经济项目”是当时的一项主要工作。元胡、白术是磐安的传统优势产业,县里专门组建了中药材研究所,设立了新渥中药材专业市场,吸引周边县市居民前来购买。期间,云山办起了香料厂,主要种植玫瑰花和香根草,县里引进技术力量指导农户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提高经济价值。同时,还发展新兴产业——香菇(食用菌),当时县委一方面专门组织有关部门、乡村干部到丽水庆元、福建莆田参观学习种植食用菌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党员干部带队下乡,分配任务,干部包干,全力抓香菇生产。吕世棠说,当时,我县种的香菇个头很大,送到仙居去卖,可以卖到1元一斤,大家都很高兴。后来,磐安被授予“中国香菇之乡”称号。事实证明,香菇生产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也是我县农民脱贫奔小康的一大门路。

吕世棠坦言,抓脱贫致富就是抓项目,项目就是龙头,没有项目群众就没有方向。吕世棠在任期间,多个项目在磐安落地,磐安一步一步从贫困中走出来。


W020210617747040435053.jpg

W020210617747040736090.jpg

党代会的召开,为磐安阶段性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县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按照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时不我待的精气神,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实际行动推进县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为磐安实现摘帽快跑而努力奋斗。

1996年,磐安在全省8个贫困县中率先“脱帽”;2015年,我县成功摘除省欠发达县帽子;2020年,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攻坚行动。一桩桩一件件,磐安正在快步向前……

行百里者半九十。“十四五”时期,磐安将由高速时代迈入高铁时代,迎来大发展、大跨越的战略机遇期,克难攻坚、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全县党员干部将在县委的领导下,锚定目标,拿出争的勇气、拼的状态、抢的意识,尽力尽责为磐安谋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 更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33   浙文非备(7)【2020】1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7599号-2   浙公网安备33072702100068号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