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历程 磐安记忆┃激发生产活力“大包干” 提升劳动热情“责任制” ——昔日生产队党员回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1/07/11 来源:融磐安客户端   记者 应羽淇

史实回顾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央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农村改革随之启动。1978年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破土而出,成为改革开放的时代标志,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那一年4月,谷雨时节,正是水稻播种的紧要关头,我们大队所有党员聚在一起干了一件大事!”大盘镇小盘村党员郭森玉回忆起当时情景,神情不由得激动起来,85岁的他对1978年的那个夜晚记忆犹新。

▲左一为孔有才

当时,大盘公社小盘大队第一生产队队长孔有才组织队员聚在一间平房里,召开一个事关重大的会议。会上,村民大胆提议:不管政策如何变,赶紧把队里的旱地包干到户。会议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大队第一批三名党员郭森玉、孔美凤、孔仙翠带头签下自己的名字。于是,第一生产队成为小盘大队第一个分旱地到户的队。

当年,多数生产队先行先试,农民自发将旱地包产到户。随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磐安落地生根,农民温饱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小盘村党支部书记孔万很说,近年来,小盘村在美丽庭院、共享农屋等各项工作中,村党员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帮村民富起来、让村庄美起来。少数民族媳妇李红艳,当起“农屋管家”,为村里推广共享农屋;村委会副主任孔令平,带头出资整治自家庭院,改善村容村貌;村里老党员孔小芳,连续5天参与疫情防控值守······“党员”这两个字眼在大家心里不仅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责任。

早在1963年,冷水公社6个生产队曾经实行按人口分基本口粮、按劳分任务田的做法;4个生产队把土质差、路途远的田按“底分”分到户,其它田地仍实行集体耕作;18个生产队水田集体经营,旱地分到户;38个生产队包产到户。后因上级的干预而中止,但敢为人先、拼搏实干的精神却被留传下来。

土地承载着希望,榜样蕴含着力量。1981年9月,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工作试点在深泽公社开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签约工作也在深泽公社首先开展。随后,60多名机关干部赴各公社完善责任制。至年底,磐安96.75%的队建立各种生产责任制,农民成为责、权、利相结合的自主经营者,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

走进深泽社区,乡村面貌已翻天覆地。一排排小洋房,一辆辆小轿车……无不反映出农村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当年带头签“责任制”的老党员陈天德家已焕然一新,原来的老旧小泥坯房,摇身一变成小洋房。

陈天德是深泽社区二村的普通村民,当年第一批参与农业生产责任制工作试点。“我们家当时分到一亩左右水田,种上水稻后就没有挨饿了。”说起当时的情形,陈天德连连点头表示肯定。十几年前因土地征收,陈天德离开耕耘大半辈子的土地,现已在家安享天伦之乐。他说:“现在的好日子离不开改革开放,改革有了土地,我们干活有劲、生活有盼;开放活了市场,老百姓多了出路。”

几十年过去,深泽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党员的光辉一直闪耀在各条工作战线。2020年,新渥街道一鼓作气启动拆迁安置工作,新渥铁军充分发挥“天光头、日昼头、黄昏头”精神。党员干部“带头干”的良好作风,在这一次拆迁安置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老党员陈玉德家的房子刚造起来3年就又赶上拆迁,对此,他毫无怨言,二话不说带头拆了自家新房,并加入政策宣传队伍,推动拆迁安置工作。他说:“我们是党员,遇上什么事都应该带头干”。在全体党员干部不畏难、不怕苦的“钉钉子”精神的引领下,深泽社区城郊村改造工作顺利推进,深泽社区开启新的蝶变之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根本上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老体制,大大激发了农民劳动积极性,为加快农村发展奠定重要体制基础。

编辑:叶江垚
相关阅读




/ 更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33   浙文非备(7)【2020】1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7599号-2   浙公网安备33072702100068号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