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历程 磐安记忆┃从无到有 从有到融 媒体发展谱新篇 ——党员回忆《磐安报》复刊、电视台成立
2021/08/05 来源:融磐安客户端   记者 杨小燕

史实回顾

1994年5月1日,《磐安报》试刊发行,7月1日正式复刊,周二报,第一期发行量8000多份。1995年改为周三报,1998年扩为周五报。同为1994年,当时的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复同意磐安县建立电视台,1995年7月18日,磐安电视台正式成立,开播《磐安新闻》等节目,满足了观众观看本地电视新闻的需求。报纸复刊和电视开播,对我县群众思想、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重要影响。2019月3月,县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磐安抢抓媒体融合契机,高标准、高质量建成县级融媒体中心。

1994年2月,县委宣传部向县委建议《磐安报》复刊,时任政协委员陈新中提交了相关提案。时任县委书记徐炳清在常委会中要求县委宣传部提出《磐安报》复刊的具体建议和方案。经历三上三下的沟通汇报、批复,3月底,方案相关建议得以落实;4月,人员到位。

“一路绿灯!”说起那段难忘岁月,陈新中情不自禁。他当时担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磐安报》复刊后,兼任第一任总编。虽已年届七十,陈新中的声音洪亮,记忆清晰。他回忆,历任县委县政府领导都非常重视办报工作。复刊时,经费、采访车、办公地点,都按部里提出的方案落实到位。为了选拔优秀采编人才,报社获准在全县干部队伍中精心挑选,周五报时,更是打破身份、编制限制,在全市范围内不拘一格选调采编人才和新闻记者。

虽然在人力、财力、物力、绩效上都得到倾斜和支持,减少了后顾之忧,但当时大家在办报经验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对此,磐安报人没有退缩,选择迎难而上。“我们的采编队伍90%是党员,不管怎么难,都要完成复刊任务。”陈新中回忆,当时报社还没有自己的印刷厂,试刊第一期报纸,是带着四五个采编骨干住在浦江编排的,一边写稿一边学排版,印刷好了再带回磐安。第一期印了8000份,当带着墨香的报纸拿到手中时,大家都非常激动。陈新中至今仍能清晰描述那期报纸每个版面的内容,“从第一个文字开始,到第一张报纸出来,真的倾注了我们很多心血。”

在《磐安报》筹划复刊的同时,当时的县广播电视局收到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复:同意磐安县建立电视台。翌年7月18日,磐安电视台成立,满足了群众期盼在电视上看到本地节目的迫切需求。

现年73岁的张文华于1983年10月磐安分县时来到磐安,任磐安县广播站(当年12月改为磐安县广播电视局)副站长,当时,整个单位只有8个人,没有办公室,就在现南街一个弄堂里租用了3间2层的木制旧房;没有设备,只能因陋就简,勉强配备了录音设备,在安文老区委办公楼找了间旧房子做广播机房。因为条件很艰苦,从东阳过来的员工面临许多挑战。局党支部牵头开展艰苦创业思想教育,一边抓学习,一边抓生产。“当时经费很困难,上世纪整个80年代都很艰苦。”张文华介绍。

上世纪90年代是广电事业的快速上升期,县广播电视局的工作条件有所改善,人员逐渐增加到50多人,大家的工作干劲也很足。为了满足群众看电视的要求,县广播电视局改进信号接收方式。刚开始采用差转台转播节目,苦于山区信号不好,后又通过建设地面接收站来提升信号质量,仍只能保证中央台、省台节目的转播,大家对收看本地节目的呼声越来越高。1993年,筹建本地电视台终于摆上议事日程。当时,张文华已任磐安县广播电视局局长,经常为了经费、设备往省里市里奔走。

经过两年时间筹备,县电视台成立。成立后,每周自办三档新闻,后改为日播。“走在磐安的大街小巷,那时连街边小店全都是看磐安台的。”张文华自豪地说。后又陆续开办了对农栏目、文艺节目,新闻和节目的制作水平日益提升,在本地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2019年3月8日,由县新闻传媒中心、县广播电视台、县委报道组等单位整合组建了磐安县融媒体中心,集新闻传播、政务发布、便民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移动平台和主流媒体矩阵逐渐建立,融合工作稳步推进。在2020年召开的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网络舆论阵地建设总结会上,磐安县融媒体中心荣获“2019年度媒体融合先锋奖”。县融媒体中心抢抓媒体融合契机,快速响应、融合传播,全媒体、多角度、广覆盖推进宣传引导工作,彰显了融媒改革的成效。

回看来时路,过往的奋斗足迹格外清晰;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未来更需砥砺向前。县融媒体中心将继续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在媒体融合发展中实现弯道超车。

编辑:叶江垚
相关阅读




/ 更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33   浙文非备(7)【2020】1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7599号-2   浙公网安备33072702100068号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