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良福:临危受命办糖厂 幸福甜蜜小康路
2020/09/13 来源:磐安新闻网   记者 黄家林
  “双面镜子两面亮,一前一后照清爽。四十年前穷如黄连苦,如今是,甜甜蜜蜜奔小康。”在仁川镇杨宅村文化礼堂,原金华糖厂厂长杨良福用一曲道情《改革开放话小康》,与父老乡亲一起回忆创办金华糖厂的岁月。一个竹筒,两根竹片,伴着“唧嘭、唧嘭、唧唧嘭”的渔鼓声,人们的思绪仿佛穿越了历史时空。

磐安地处山区,旱地比水田面积广,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群众主要以种植番薯为生,全县年产鲜薯5万吨左右。番薯含有大量淀粉,是制糖的主要原料。早在1974年,仁川公社在黄余田的荷花山上创办了仁川福利糖厂,以番薯淀粉为原料,生产饴糖。由于受当时的生产条件、生产技术、管理经营理念等因素制约,创办后的十年间,福利糖厂曾一度被挤到市场死角。生意不景气,糖厂关关停停,不仅没有分文盈利,反而亏损了3万多元。后来,好不容易从上级部门争取到5万元资金,却因一次设备爆炸导致生产停滞、工人解散。

QQ图片20200914084001.png

▲1993年明星厂长徽章

▲糖厂旧址

杨良福是仁川镇杨宅村人,曾在金华当兵6年,复员后当了6年电影放映员。1978年,选调到当时的仁川乡任宣传委员和公安员。上世纪80年代,全国掀起了干部辞职下海的风潮。“丢掉铁饭碗,端起金饭碗。”年轻的杨良福也坐不住了。1984年,他辞职回家办起作坊式糖厂——清波糖厂。为掌握制糖技术,杨良福六赴杭州请教专家,经过多次尝试,终于用番薯淀粉试制成液体葡萄糖。糖厂年产量二三十吨,产品销到杭州天目山药厂等地。“当时一年净利润有5万元。”杨良福一度被推选为脱贫致富的代表四处交流经验。

仁川福利糖厂停产后,大量番薯得不到加工,全县出现卖薯难。1987年,杨良福临危受命,毅然停办自家的清波糖厂,扛起振兴集体糖厂的重任。他把自家设备搬到集体福利糖厂,到杭州食品厂请工程师洪孟学来磐改进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技术,建起液体葡萄糖生产自动化流水线。经县相关部门批准,企业更名为磐安县福利糖厂。“第二年糖厂达到年产量3000吨,创收100多万元。”杨良福回忆道。怀着对“清波糖厂”的深厚感情,经国家工商局注册,杨良福把产品商标注册为“清流牌”,产品获得1988年金华市名优特新产品“金龙奖”,还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全国轻工业优质产品。同年,糖厂更名为磐安县糖厂。

▲金华糖厂旧貌

1990年,经省市工商局批准,磐安县糖厂更名为浙江金华糖厂,进入发展黄金期,产品也从单一的液体葡萄糖转向生产糖果、糖果包装纸等多种经营。1990年至1993年,杨宅村老支书杨岩星在金华糖厂做仓库保管员。据他回忆,当时仁川、冷水一带每家每户都能产出700到1000斤番薯粉,这成为老百姓主要的年收入来源。办糖果厂前,番薯粉收购价两角七一斤,第二年就涨到一元多一斤。当地百姓光这一项就增收300多万元。随着糖果生意越来越好,本地番薯粉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于是糖厂还从周边省市收购。从农户手中收来的番薯粉一般比较粗糙,需要过滤提纯,这是杨岩星的主要工作。“冬天过滤番薯粉最辛苦,零下3度也得拿着水管到过滤池冲洗过滤,整个手都冻得通红。”

▲原糖厂行政楼

1990年开办的糖果分厂就像催化剂激活了整个金华糖厂。杨彬是仁川镇黄余田村人,担任金华糖厂副厂长兼糖果分厂厂长。他回忆,当时市面上的糖果多以蔗糖为原料,甜度高、热量大、口味单调。县内制糖业主要以葡萄糖、饴糖和麦芽糖为主。为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杨良福带领技术科、设备科,通过技术改造、工艺创新、产品结构攻关,尝试用淀粉双酶生物工程技术制成葡萄糖取代蔗糖,让糖果从高甜度向低甜度转变。这一转变给糖厂开拓了巨大市场,在1993年度全国糖酒食品订货会上,几天时间便订出1500多吨糖果,超出1992年全年的生产量。杨彬的工资从一开始的100多元一个月涨到后来的2000多元。“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每年都会造一幢新厂房。”杨彬说。

糖果分厂顺应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产品种类,先后开发了可可司考奇、琼脂软糖、果酱夹心、透明硬糖等80多种产品。李小华是仁川镇赤岩前村人,1993年进入糖果厂负责包装硬糖,一个月工资70多元。“当时能进糖厂工作是很有面子的。”好学的李小华很快掌握了硬糖的熬糖技术,经过努力当上了车间主任。后来,她用白砂糖、奶粉、炼乳开发了“甜甜蜜蜜”奶糖系列产品。杨良福用红牡丹、百合花、郁金香、紫罗兰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在包装纸上配了四句美好的祝辞:圆月是诗,弯月是画,千秋同情,万岁相知。产品一上市,就受到男女青年的喜爱,厂里加班加点赶制了三个多月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排队都买不到,好多商家都是白天黑夜守在厂门口等货。”李小华回忆道。她就是在糖厂里和杨彬结缘,最终走到一起。杨良福记得,当时厂里促成了15对新人,他们因糖结缘,过上了甜蜜生活。

1992年,金华糖厂生产销售各类糖果1200多吨,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税利146万元,产品销售到26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个大中城市,其中销往广东、福建的就有100多吨。金华糖厂成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杨良福也当选浙江省八届人大代表,被评为“省明星厂长”。金华糖厂起死回生、扭亏为盈的事迹被媒体争相报道。1993年,浙江日报的《中国糖果企业的一匹黑马》《“清流”冲击波——磐安糖果南征闽粤启示录》等文章报道了金华糖厂的创业故事、成功之路。“越是人家说你好,越是受到很多赞扬声,越要有危机感,要不断开拓创新。”这是杨良福的感言。

一开始,糖果包装用的糖纸都是从外面采购,数量、样式、交货日期都有限制。1991年,杨良福决定开办彩印分厂,从嘉兴海宁请来师傅生产糖纸。至此,糖厂形成了液体葡萄糖、糖果、糖纸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工人从最初的20多人增加到近500人,厂房从100多平方米扩大到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时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我们就是抓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机遇,才成功实现转型。”杨良福一语道破金华糖厂发展秘诀。2003年以后,金华糖厂改制,杨良福也转到其他岗位。

输入图片描述

退休后,杨良福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一直活跃在宣传战线。他是浙江省银尚达人、金华红色讲师团讲师、磐安县三D宣讲团名师队成员,曾两次上央视、六次上浙江卫视的节目。年过七旬,杨良福仍用智能手机和电脑创作道情,奔走在乡村为父老乡亲讲述小康路上的人和事:“寻常百姓住别墅,出门代步有小车。绿水就像聚宝盆,青山就是百宝箱。美了万水和千山,富了百姓与老乡。绿水青山金不换,春风又绿江南岸……”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 更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33   浙文非备(7)【2020】1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7599号-2   浙公网安备33072702100068号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