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启爱:扎根磐安十一年 帮扶茶农奔小康
2020/10/14 来源:磐安新闻网   记者 潘勇航 傅利刚 方雅丽
    “脱贫路上不孤单,创业致富有人帮”。回顾磐安脱贫攻坚历程,一路风雨走来,始终不能忘记这样一批人,他们不是磐安人却胜似磐安人,带着上级组织的嘱托,离开舒适的岗位,告别温馨的家庭,不畏艰辛,倾其所学,为山区群众送来关爱、送来技术、送来信心,他们就是省级科技特派员。其中,浙江省茶叶研究院研究员权启爱就是这么一位特殊而又典型的代表。

说特殊,因为权启爱是全省首批100名科技特派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2003年,63岁的他刚刚从贵州扶贫归来,本可以舒适自在地安度退休生活,但听到组织有安排、山区群众有需要,就义不容辞地再次接受任务,进驻偏远落后的我县双溪乡,而且一待就是11年。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省知名茶叶专家,权启爱自称一名老茶人,始终保持低调与谦逊,为人和善,衣着朴素,与农民同吃同住打成一片,真正将自己融入农村,大家亲切地叫他“权老师”。本报《决胜小康 圆梦有你》主题报道记者联系采访时,已是耄耋之年的权启爱谦虚地推辞说:“我真得很普通,做的都是最基础的工作,被采访可能还不够格。” 殊不知,他眼中最基础的工作,却是别人眼里最不凡的事迹。

进驻双溪后,权启爱没有急于“点火”,而是先着手基础调研工作。在乡负责同志陪同下,他不辞辛劳,连续奔波,不到两个月时间,跑遍了双溪乡17个行政村和40多个自然村,走遍了这些村庄的每一块茶园,并与广大茶农座谈交流,详细了解茶叶生产现状,梳理存在问题。通过一段时间走访调研,权启爱发现全乡农业基本没有主导产业,以种植玉米、地瓜等农作物为主;当地农民虽有种茶习惯,但茶叶大多被种植在屋角地头的犄角旮旯。根据调研结果,及双溪乡具备的种茶天然条件优势,权启爱建议乡党委、政府将茶叶作为支柱产业发展,协助乡政府起草《茶产业十年发展规划》,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发展目标。

谋定而后动,纲举才能目张。山早村是该乡最为偏远的村庄之一,地处海拔较高的山顶,整体地势平整,气候土壤条件十分适宜白茶种植。2005年,权启爱计划采用农民自种和引进客商协作发展的方式开发白茶基地。为了消除农户顾虑,权启爱四处奔波,跑农户作动员,跑市场购茶苗,跑省城请专家,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这期间,权启爱有一半以上时间与基地茶农风雨并肩,亲临现场进行技术传授和指导,共发动全村种植白茶200多亩,平均每户2亩左右,同时引进业主建成面积1000亩的桃石尖生态白茶基地。为此,山早村成为双溪乡白茶发展比较成功的专业基地,被列为金华市第一批“科技特派员基地”。

作为一名老茶人,权启爱深知,要保持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关键要提高茶农收入,让老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而这着力点在于不断改善茶农的茶叶栽培和加工技术。为此,权启爱把茶叶科技培训作为带动产业发展和自己工作的突破口。双溪茶叶虽然没有形成规模化,但茶叶品质好,是名副其实的龙井茶,开采时间也是县内最早的。如果要让茶叶形成规模化种植,那必须让农民思想上有所改变。

“这里是龙井茶产区,要炒出最好的龙井茶!”权启爱凭着敏锐的意识、丰富的经验,尝试着教授农民炒龙井茶。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由于习惯传统的生产加工办法,一开始茶农的积极性并不高。“总得想个办法,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权启爱费尽心思从研究所里邀请了一批“外援”——做龙井茶最好的一批技术师傅,请他们到双溪来现场PK。茶农起初还不服气,认为炒茶技术大同小异,可一对比,高下立现,专业炒茶师傅炒制的茶叶,明显比茶农炒制的形状好、质量优。真实的PK,过硬的技术,让农民看到了差距,也愿意开始尝试。为此,炒茶师傅从梓誉到礼府再到山早,手把手教大家炒茶。茶农炒茶技术得到提升后,原本三四十元1斤的茶叶,可以卖到六七十元,效益整整提升了2倍。一时间,双溪乡内形成了“炒茶风暴”,窈川、大盘等邻近乡镇茶农纷纷前来学习。

时过境迁,为了提高制茶效率,一种新型龙井茶炒制机开始推广使用,它炒制速度快,能节省大量劳动力,权启爱立即着手在双溪乡推广。由于机械炒茶与精细的手工加工相比,产品质量较粗放,权启爱及时研究推广了机器和手工相结合的加工技术,使全乡80%的龙井茶炒制先用机器加工,后用手工进行精细辉锅炒制,既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炒制速度,又使龙井茶质量能保持手工水平,茶商茶农十分欢迎。为更好推广这项加工技术,权启爱选择了傅宅村傅光旭、傅米新和下元村孔元忠三户具有较好技术基础的茶农,进行机、手结合龙井茶加工技术重点培训,3户茶农利用所学技术加工出来的龙井茶,最高价格卖到每公斤400~500元,比光用机器炒制的产品每公斤多卖60~80元,孔元忠和傅光旭家的龙井茶总收入分别达到10万元和20万元。其他乡镇不少茶农得知情况后,纷纷主动找到权启爱在乡政府的住地,恳请重点给予指导。

就这样,在权启爱的倾心指导推动下,10年时间里,双溪乡标准化茶园面积达到6100亩,从一个零星产茶乡镇发展成为专业产茶乡镇。全乡茶叶总收入从2004年的100余万元,提高到1200万元,人均茶叶年收入从150元提高到1800元。茶叶成为了该乡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农民重要的增收渠道。正如山早村民所说:“山早以前是穷苦旮旯,为养家糊口,我们只能到外面找活干、打零工。现在守着这‘金茶园’,轻轻松松地,在家门口就能有不错的收入。”

十年倾心,.茶香四溢。杈启爱赢得了磐安百姓的爱戴,2012年,被评为第三届十大感动磐安人物。“我一辈子和茶叶打交道,能够把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茶农,使这里的茶叶产业有所发展,农民收入有所提高,这对于我们科技工作者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慰藉。”权启爱回忆11年科技特派员经历不无感慨地说。

权启爱今年已80岁高龄了,为农服务的接力棒正一任接着一任传递到一批批省科技特派员手中,他们像“权老师”一样奔走在磐安大地上,及时将科学技术转换为实际生产力,帮助山区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 更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33   浙文非备(7)【2020】1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7599号-2   浙公网安备33072702100068号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