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交做出大交通 ——从四好农村路感受服务群众的首创力量
2020/10/11 来源:磐安新闻网   记者 施委 卢樟海 陈家豪 郑晨光 陈珊
  磐安被称为“万山之国”,境内沟壑纵横,群山连绵起伏,交通瓶颈犹如横亘在面前的一道“天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村公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磐安干部群众时刻铭记总书记指示,凭着敢为人先的精神,干字当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成了一条条畅、安、舒、美的农村希望路、小康路。县融媒体中心牢记总书记嘱托 建设重要窗口采访组深入乡村,从“四好农村路”建设感受服务群众的首创力量。

苦在路上

“浙江之心”磐安,是台州、丽水、金华、绍兴交接地带,为天台山、括苍山、仙霞岭、四明山等山脉的发脉处,有称谓的大小山峰5200多座,1000米以上的有63座,是典型的山区县。

大平头村海拔600多米,距镇政府所在地约10公里,是方前镇最偏远的山村之一。如今,村里每天有班车进出。可在20年前,这里的村民却被路所困。

大平头村有40户、140人。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春风吹拂山乡,村民们开始利用丰富的林木资源,做起车木加工。“我们差不多半个月就要把货品挑到镇上去售卖一次,道路不通让我们吃尽苦头。”大平头村党支部书记李晓庆指着一条山间小路回忆道,“这曾经是我们村唯一一条路,村民们赶集、出行都必须走这条路。”李晓庆指的这条路是一条狭窄陡峭、崎岖蜿蜒的山路,可想而知当年村民挑着货物行走有多艰难。“走几步就要休息一下,很吃力,遇上雨天更是湿滑,跌倒、磕碰是常有的事。”

几年下来,村民手里开始有了存款,想要盖新房改善居住条件,但运输物料又是一个大问题,没有路,砖块和水泥都运不进来。“出行不便,运输不畅,大家都很苦恼,更担心以后与其他村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回忆起当时的苦楚,大平头村民们唏嘘感叹。

与大平头一样,当时“苦在路上”的村庄还有很多。仁川镇天山村也因道路不畅,山里的资源运不出去,土特产卖不出去,体现不出应有的价值;没有路,村民就医难、就业难,年轻人不愿呆在村里,纷纷外出务工,留下了老弱病残,成为“空心村”;没有路,村民们致富无门,靠背树赚脚钱过日子,起早摸黑却生活拮据;没有路,儿童上学困难,需要步行6公里到平象村读书。

要致富,先修路。路,是出行的需要,是致富奔小康的先决条件。由此,全县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修路运动”,着力解决老百姓“出行难”。

干在路上

2000年,大平头村村民越来越意识到道路的重要性,修路的呼声日渐高涨,不过由于造价太高,一时难住了大伙。“勒紧裤腰带,砸锅卖铁也要把路修起来。”村民们立下铮铮誓言。

“修路要占用农户土地山林,但大家都很支持,不会斤斤计较。”李晓庆说,“因为没钱请施工队,我们就请了师傅到村里传授技艺,边学习边实践,自己动手开展施工。”通过全村不懈努力,花了两年时间,一条投资10多万元、长2.6公里的水泥路终于铺筑完成,将大平头村与方前镇主干道连接了起来。

请输入图片

修路也成为当时天山村每个村民最迫切的愿望。1984年,天山村开始在悬崖峭壁上修路。由于条件限制,工人们就腰绑绳索悬空凿路,用四年时间硬生生凿出了一条通村泥土路。为了做通这条路,村干部立下了“路不做好,主动下台”的军令状。村民们也纷纷义务投工投劳,每天早上5点出工,晚上9点收工,每天劳动时长超过15个小时。离家虽然很近,有些人带着干粮吃在工地上,有些人还借钱捐资做路,充分体现了凝聚力和奉献精神。

复县以来,磐安乡乡镇镇有项目,村村落落做路忙。横路头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修路到尽头”感人肺腑,东川村不畏艰难多年不息打通东川隧道,尖山镇架起了当时华东第一高桥——夹溪大桥……

“我县从2016年开始推进‘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提出了每个村都要铺筑水泥路和通公交班车的‘村村通’目标。”县公路局负责人介绍,磐安作为全省首个客运“村村通”试点县,县交通部门于2016年将涉及57个未通班车的建制村道路提升改造列为“头号工程”,提升改造农村公路44公里,增加错车道400余个、13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60公里、安保工程88公里。2016年,我县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新开通农村客运班线35条,实现了全县19个乡镇363个建制村客运班车全覆盖,惠及群众近3万人。

我县针对风景区和所在地域特点,同村村通相结合,增加班次、投入车辆,开通灵江源旅游专线、孔氏家庙、南北旅游环线等10多条旅游大巴专线。走出了“以旅带运,运游融合”的交旅融合新模式。根据“全域旅游”发展需求,我县还大力推进美丽公路建设,成功打造浪漫花乡线、休闲茶乡线、养生药乡线、樱花长廊等四条共计106公里精品示范线,创建非精品示范走廊项目7条140公里,把景区、历史文化名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农家乐示范村串联起来,有效聚合旅游资源,助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2019年,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236.118公里。农村公路达1107.778公里,其中县道333.673公里、乡道288.666公里、村道479.043公里、专用公路6.396公里。农村公路占全县公路总里程的89.6%以上。

乐在路上

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新楼林立,白墙黑瓦。每到夏天,地处青梅尖下,海拔700多米的天山村热闹非凡。“七、八两个月,村里的民宿每天都住得满满当当,共有400多名游客到这里避暑长住。”村党支部书记羊宝介绍,天山村去年开始发展民宿,虽然起步较迟,但至今已有20多家民宿、共享农屋。

“天山村自然风光极好,高海拔气候适合避暑,早就想回来创办民宿了。”“云心境”民宿业主应虹说,她心中早已萌发回村办民宿的想法,但以往苦于交通不便,一直未付诸实施。随着天山村交通条件的改善,来村里游玩的游客逐年增多。“不止村内道路,周边的村庄道路,县里的主干道,这些年来一直都在提升。今年8月开始,村里还在改造村内道路,计划拓宽至6米。”应虹表示,日渐广阔的市场前景、日益便利的交通条件让夫妻俩对村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今年投资200多万元回村创办了民宿,7月份开业以来生意很好。

每天都有大量游客在村内住宿、游玩,许多村民开始在家门口摆起了地摊,卖起了高山蔬菜、高山水果。“自己加工的笋干、霉干菜、西瓜,来看一看,买一点。”72岁的张春球老奶奶正在叫卖土特产,一个上午时间,她已收入100多元。

道路畅通为天山村带来发展机遇,村民致富门路更宽了。2019年,天山村开始打造百亩桃花基地和千亩红花油茶基地。为此,村里专门修建了一条4公里的生产路,届时也将成为油茶花开时的观光路。“以前不通车时,村民收入很少,路做通后,收入一年比一年高,2019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5000多元。”羊宝说。

路通民意,路畅民富,路助村兴。今年,“四好农村路”仍然被列为我县十大民生实事之一。磐安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不移地将“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抓好抓实,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助力打赢全面小康决胜战。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 更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33   浙文非备(7)【2020】1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7599号-2   浙公网安备33072702100068号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