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风万世长 ——从榉溪孔氏家庙感受儒文化的精神力量
2020/10/22 来源:磐安新闻网   记者 杨适时 叶江垚 王卓 陈珊 陈超超
  走进榉溪,村子里古道连着古道,古树挨着古树,老木屋、三合院、四合院错落有致。孔氏家庙静立于村中,“节用爱人”“孔挺办学”等论语家训牌遍布街头巷尾。走进一间老屋,推开木窗、打开木门,伴随着的“吱呀”声里全是故事。每一颗石头、每一片泥瓦、每一块木门板都带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以至圣先师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文化对社会有着重要影响,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盘峰乡榉溪村是“孔子第三圣地”,有着近900年的历史,江南最大的孔氏后裔聚居地,也是孔氏婺州南宗的文化活动中心,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荣誉称号。

孔氏家庙历经沉浮,儒文化如何在此生根、成风?孔氏后人如何在传承中弘扬?文旅融合中,儒文化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县融媒体中心《牢记总书记嘱托 建设重要窗口》栏目组记者来到榉溪,走古村、品历史、访人文,感受儒文化的精神力量。

一场迁徙,让孔氏后裔聚居榉溪

榉溪村,原名桂川,后以溪为名,坐落在大盘山南麓一个狭小的山间盆地中。村子四周群山环抱,林木繁茂,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人文历史,使榉溪成为集古屋古庙、古井古巷、古墓古树于一体的自然村落,是江南地区传统乡村的活化石。

榉溪村孔氏家庙前言记载: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孔子四十八世裔孙袭封衍圣公孔端友率部分族人随宋高宗南渡,官居大理寺评事的孔端躬也扈跸随行。后孔端友定居衢州,孔端躬随高宗南行至明州。高宗一度泛舟海上,孔端躬与众大臣沿海边南行,至台州章安镇,知无法追随,无奈与老父孔若均转道赴衢州,欲与孔端友会合。途经榉溪时,孔若钧病倒,故作停留,不意在榉溪病逝。孔端躬为尽孝道,遂定居榉溪。

另据传,孔端躬临行前曾专门到山东曲阜孔林,向列祖列宗拜辞,并掘得一棵桧木苗随身携带。时北国沦陷,有家难返,前途未卜。孔端躬发愿:“何地植土生根者,即吾孔氏新址也。”来到江南,每到一处,只要稍作停留,孔端躬便将桧木苗植于土,凭其是否生根发芽作为去留的依据。其父孔若钧逝去后,孔端躬发现桧木苗已在榉溪生根发芽,认为此乃天意,遂决定在此定居。

至此,孔氏后裔同桧木一道,在此繁衍生息,开枝散叶。桧木历经八百多年风雨沧桑仍枝繁叶茂,生机蓬勃。而榉溪的孔氏后人从开始的二、三十人发展成如今全村396户、1300多人,榉溪村成了江南最大的孔氏后裔聚居村落,从榉溪村迁移到周边十余个县、六十多个村的孔氏后裔达2万多人。

一座家庙,让儒学文化扎根乡野

“各位游客上午好,这里就是孔氏家庙,始建于南宋……”每当有游客来到榉溪,孔氏家庙里,讲解员孔国军就会给游客们介绍家庙和榉溪村的历史。

榉溪孔氏家庙,既是家庙又是宗祠,供奉着孔子和榉溪孔氏始祖孔若钧、孔端躬。家庙始建于南宋宝祐二年(1254),与衢州南宗孔氏家庙同为朝廷敕建。元明清以来,家庙几度兴衰,现存主体为清代中晚期建筑,是榉溪孔氏子孙八百多年血脉延续、文化传承的物化记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榉溪孔氏家庙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举改写了“北孔曲阜,南孔衢州”的定论,婺州南孔进入世人视野。榉溪孔氏家庙重获新生,这里的儒文化传承、保护迎来了全新局面。

九记锣响,论语声起,祭孔大典就这样拉开帷幕。榉溪孔氏后裔自南宋初定居以来,耕读传家、敬祖睦族、慎终追远,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祭孔仪式。因在南宋时榉溪属婺州管辖,因此其祭孔仪式称为婺州南宗祭孔典礼。典礼将传承久远的九记锣、六佾舞、三跪九叩、太牢少牢等古老祭祀仪式与莲花落、十八蝴蝶、三十六行等本地民俗相结合,成为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祭孔大典在婺州南孔儒文化传承、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祭孔大典传承人、孔子七十四世孙孔火春介绍,1997年刚恢复祭孔的时候,因好多人怕“出丑”,参与祭祀的人要一个一个做工作,一次一次邀请,颇费工夫。慢慢经过几年努力和积累,越来越多人开始自发要求参加,参与人数从二十多人发展到了一百三十多人。祭孔文化在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心中获得了认可,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游客探访榉溪、学习儒文化。

2017年7月,浙商总会秘书长郑宇民在考察榉溪村时建议,要把孔子家族文化在现代人生活中的基因放大,让孔子家学在现代生活中复原,让“国保”变成“国宝”。

“祭孔文化也好,儒文化也好,我们有义务和责任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孔火春说,“儒文化不仅对我们孔氏后人很重要,对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很重要,孔氏后裔更要带头学、带头做、带头传承。”

在榉溪村,如果说起传承保护儒文化的热心人,那一定还有孔国军。孔国军今年30岁,是孔子七十五世孙,同时是榉溪孔氏家庙讲解员。2010年,孔国军辞去工作回到榉溪,做起家庙讲解员工作,他自己也不曾想到,一做就是十年。

在担任家庙讲解员前,孔国军和当时大多数的榉溪年轻人一样,对村子的历史、孔氏后裔、儒家文化都没有太深刻的认知和感受。十年间,他通过刻苦研读、向村里老人学习,对榉溪历史、家庙历史、孔家历史的了解越来越深。他的讲解稿开始时只有短短的三四段,经过20多次的丰富、修改,全部版本甚至已经可以钉起一本书。而孔国军如今也已经没有了固定版本,每次讲解他会加入新的理解和内容,历史典故信手拈来。

“深入学习、了解儒文化以后,就会发现,它其实一直就在我们榉溪人的生活中,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尊老爱幼……一点一滴地在孔氏后裔代代传承。”孔国军说,“作为当代青年,能为孔氏家族、为儒文化传承贡献一份力是荣幸更是责任。”如今,越来越多的榉溪青年加入到了儒文化的传承、保护之中,他们就像燎原的星星之火,散落各地,宣传着家乡、传播着儒文化。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2015年8月7日上午,第一期《弟子规》培训班在榉溪孔氏家庙开班,80多名儒学小弟子向孔子像行鞠躬礼,其中最小的4岁,最大的16岁。从此每年8月中下旬,《弟子规》培训班都如期开班,以《弟子规》为学习教材,结合孔氏家庙和农村文化礼堂的文化内容,以道德、孝亲、礼仪为重点内容进行授课。最开始参加的多为村内的留守儿童,近两年越来越多在外的父母也将孩子送回榉溪学习。孔国军介绍,家长们不约而同地发出感慨:“通过《弟子规》培训,孩子们在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心怀感恩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文化其实就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所以每年都有不少孩子回村接受文化洗礼。

一种生活,让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儒学传家、儒学育民、儒学治村、儒学兴乡”,盘峰乡立足儒学文化,着力打造具有深厚儒学思想传承、又能融入现代生活的“南孔阙里 儒学小镇”,搭建服务平台、引进文化人才,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小巷三寻、蓝莲舫等众多文旅融合业态入驻榉溪。

扎染、活字印刷、儒学文化体验……外形古朴、内里别有洞天的蓝莲舫研学基地就在榉溪村的老房子中安了家。2019年11月底,在蓝莲舫研学基地基础上进行改建、提升的儒学馆正式启用。酥油灯、论语书本、特色灯光、论语填字墙,馆内处处散发着儒学文化气息。

文人雅集、亲子研学等多场活动在这里举行。文化名家们走进榉溪,在儒学馆内引经据典、高谈阔论;参加研学活动的学子们在这里接受儒文化洗礼,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儒学馆成了榉溪游的热门打卡之地。

蓝莲舫在2019年至2020年共举办活动200余场次,为榉溪村带来研学、文化交流1万多人次。同时,蓝莲舫专注于发挥老房子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截至目前已修缮老屋70余间。儒学馆负责人、蓝莲舫创始人韦育珍说:“榉溪村是一个活态的博物馆,儒文化底蕴深厚,能遇见就是一种美好。要让更多的人走进来、住下来,感受文化、感知历史,将儒学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从村内大街穿过小弄堂,杏坛书院就出现在了眼前。一进门就能看到一副对联,“鼠咬天开卑有序 子运乾元承在彼”,横批为“开卷有益”。杏坛书院自2017年7月重新开放后,每月一期举办国学讲坛、杏坛读书会等活动,同时将讲坛搬进校园,到大盘、方前、县城等中小学举办活动,让儒文化走进校园。

盘峰乡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盘峰将充分利用金华婺州南孔研究会挖掘榉溪故事、弘扬儒学思想,让更多孔氏后裔来榉溪寻根问祖。在市级研学基地品牌的基础上争创省级研学基地,让更多的中小学生接受儒家思想熏陶。同时,植入更多业态,开发儒学文创产品,推进儒学生活化、常态化,让儒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抓住打造“婺州南孔”金名片的重大机遇,将榉溪建设成为国内南孔文化重要窗口和国际儒文化交流窗口。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 更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33   浙文非备(7)【2020】1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7599号-2   浙公网安备33072702100068号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