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磐安新闻网 > 新闻中心>时政
江南药镇这一路┃一地药商一个产业
2020/11/03 来源:磐安新闻网   记者 潘辉

家家户户种药材,乡乡镇镇闻药香。磐安历来有“天然中药材资源宝库”“江南药谷”之称,中药产业一直是磐安的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

40多年前,当第一代磐安药商们扛着破麻袋走向全国时,他们绝不会想到,40年后的家乡,会因他们当初混口饭吃的“冲动”,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波助澜下,演绎出“磐安药商走天下,有药就有磐安人”的奇迹。如今,磐安中药产业正以“产业更特、创新更强、功能更优、形态更美、机制更活、辐射更广”为目标,在“江南药镇”建设路上铿锵前行。

“为了吃饱饭,只能出门一搏”

药商之路,麻袋起步。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填饱肚子,磐安出现了走南闯北的“药贩子”,卖粮借钱,肩扛麻袋,手推板车,开始全国各地的创业征程。

“各地来回跑,为了能卖药,什么苦都吃过。”九和堂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定升聊起30多年前的跑药经历,恍如昨日。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能卖出比家乡高两倍的价格,年仅15岁的杨定升背起20多公斤重的中药材,与父亲一起到贵州遵义卖药。“当时交通不发达,到遵义坐了38个小时火车,那时的火车开窗户没有空调,一趟下来,头上脸上积了厚厚一层煤灰。”虽然辛苦,但那一次卖药赚了近300元,而当时,农村“手艺人”一天的工资才1.5元。杨定升觉得这笔钱赚得简直不可思议,小小年纪的他突然领悟到一个道理:卖中药材,能赚钱,有奔头。

▲左一为杨定升

1986年初中毕业后,杨定升向父亲借钱种起贝母。当年,他与父亲走南闯北,频繁到全国各地卖药。从大年初三开始,杨定升就踏上卖药之旅,从江西到安徽,从福建到广东,凡是有药材市场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

敲开一个个诊所、一家家医院的大门,初出茅庐的杨定升羞涩地推销自己的药材,小心地探索生意门路,哪怕是冷言冷语,也以笑脸相迎。“带出来的药材都挑个头大、品质好的,价格还比当地便宜。当时信息闭塞,货好心诚,跑得多了,总能做成生意。”杨定升说,一直到今天,30多年前结交的客户还从他商铺里进药材。

浑身汗臭不能洗澡,没有座位挤进厕所,睡在车站只为省下几元房费……为了跑出销路,二十世纪末进入中药材行业的药商吕伟民饱尝艰辛。他感慨,“跑药”这条路,再苦也要扛着,为了吃饱饭,只能出门一搏。

“第一次到上海,走出车站第一眼看到那么多的高楼大厦,我一下子晕了。到了上海才知道什么叫繁华。”回忆起第一次外出卖药经历,吕伟民腼腆地笑了笑。在上海一家药企,他坦诚地告诉对方,这是自己第一次做生意,货款是贷款,利润有多少,最终以真诚做成了人生中的第一单药材生意。“做生意哪有自报利润的,也许被我的‘傻劲’打动了,对方不仅把订单给了我,还在货到后立即付款,让我去还贷款。”

与吕伟民一样,走南闯北的磐安药商们,用汗水与真诚打开了市场大门,不仅让自己在天南海北站稳脚跟,更让“磐安药乡”美名叫响全国。

“买全国、卖全国”的“浙八味”市场

作为“中国药材之乡”,磐安常年种植中药材8万余亩,是全省最大的中药材主产区和道地药材集散中心。长三角最大的中药材市场“浙八味”药材城就坐落在江南药镇,已吸引全国各地近600家中药材经销商入驻。这座功能齐全,集商贸、旅游、仓储、生活于一体的大型中药材市场,聚集了世界各地的中药材品种。

“浙八味”药材城参茸一条街上,“嘉恒参茸药材”的招牌熠熠生辉,这是卢良清的经营门店。店铺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中药材,卢良清说:“店里展示的是常规药材,有上百种,还有一些不常用的药材,如果客人需要,我们也能供应。”

今年50岁的卢良清与众多走南闯北的磐安药商一样,曾在广西玉林药材市场打拼近20年。2018年,随着江南药镇建设,卢良清看到了“浙八味”市场重新焕发的活力与潜力,于是决定关闭在玉林的商铺,返乡开启“二次创业”。在他看来,过去“倒买倒卖”的经营模式已经被市场淘汰,在信息化时代,做生意不再是比价格,而是背后的原药基地和加工厂区环境,比综合实力。“江南药镇、‘浙八味’市场无疑是一张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金名片,所以我选择回来。” 卢良清说。

除了卢良清这样的本地药商,在“浙八味”药材城众多经营户中,外地客商占了四成。林正春是温州苍南人,是第一批来磐的苍南药商,今年已是他在磐安从事中药材经营的第20个年头。现如今,市场不断扩大,生意蒸蒸日上,林正春和家人都已定居磐安,这就是对“浙八味”药材城最好的肯定。“长生老号”也来自温州苍南,2015年开业至今,从一家“长生参茸滋补品商店”发展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连锁企业,店里的参茸、灵芝、燕窝等品种众多。长生老号控股驻华东营销中心(磐安)经理吴莹说:“我们店里的参茸保健品采购自中药材最佳产地,不用东奔西走,就能买到各地最好的药材。”

药乡吸引了全国各地药商,药商造就了“浙八味”药材城汇聚全国药材的传奇:杭白芍几乎全部由“浙八味”市场供应,浙贝母80%从“浙八味”市场走货,覆盆子60%在这里集散,三分之一的元胡从这里销售,白术销售在业内有“全国白术,磐安四成”之说,还有东北的人参、云南的铁皮石斛、宁夏的枸杞……

传承精神的“药二代”

中药创业是一场接力跑,对于磐安“药二代”来说,能否成功接过上一代药商的接力棒?

90后药商吕啸,自小耳濡目染父亲创业的艰辛,因而养成了独立自主的性格。2016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国内某大型上市药企工作,从中积累了丰富的销售经验和先进的管理理念。2019年,吕啸毅然辞去优渥的工作,决定与父亲一同经营药材生意。

“为了考验我,当时父亲给我一个价值50多万元的订单,让我放手尝试。”他还记得,当时要管理一个药材基地、十余名签约合作药农,从客商接洽到药材发货全由他一人负责。“客户来考察那天,不少人都吃惊,怎么这次的订单负责人还是个‘孩子’。”靠着吃苦耐劳、不服输的精神,吕啸将所有的管理制度捋顺,同时利用电商为公司扩大销售渠道,企业发展日益红火,年销售额增长到600多万元。

“我们更擅长利用科技和互联网,对药材品质、药材品牌打造也更加看重。”吕啸表示,与上一代创业者相比,年轻一代具有更好的技术平台和资源优势,但仍然要坚守上一代人的创业精神,聚焦主业,脚踏实地,做好产品质量和服务。

除了本地的年轻药商,中药产业振兴发展也带来了研发人才的汇聚。浙江大学博士后曹剑放弃高薪待遇,回到家乡磐安,担任浙江大晟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该公司研发团队博士以上学历有6人,本科以上学历30余人。他感慨,“江南药镇吸引了各地各领域专家学者相济一堂,大家都看好这里中药产业的前景,所以走到了一起。”

“如今,中药圈的年轻人坐下来,就会不约而同地谈起医药政策、成本控制、人员管理……”吕啸认为,从磐安年轻一代身上可以看到对中药事业的执着精神,这种精神或许决定了“药乡”的未来走向。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 更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33   浙文非备(7)【2020】1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7599号-2   浙公网安备33072702100068号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