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磐安新闻网 > 新闻中心>时政
我在朝鲜战场┃清川江边的“细木”班长
2020/11/30 来源:磐安新闻网   马荣力 口述 张明华 记录整理

人物档案:马荣力,1929年6月11日出生,新渥街道迎宾社区上亨堂村人,立功两次。

1951年4月,抗美援朝总动员令传到了家乡。我响应祖国的召唤入伍。1951年10月,跨过鸭绿江。入伍前,我学了6年木匠,在义乌、金华等地做木工活,报酬是一天1.5斤大米。入伍后,部队根据我的专长,把我编入工程兵十四团机械连,专门负责架桥设计、施工等工作。

在朝鲜清川江,看着被炸断的桥梁,敌人的飞机在扔完最后一颗炸弹后,消失在天边。我时任班长,带着战士立刻跳入冰冷的江水中,送材料,扛铁架,接断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木桥顺利修好,源源不断的补给车辆通过桥梁。紧张的心刚放松下来,防空警报又骤然响起来,这样的情形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为了圆满完成任务,我把班里的12个人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轮流值班,这样随时都会有人投入战斗。

战友陈有树是深泽后力村人。有一次,我到陈有树所在班指导造桥,眼看着多架飞机从空中俯冲下来,正在江中修桥的陈有树太专注了,竟然没发现敌机。我大声喊,“快跑、快跑”, 陈有树根本听不到,巨大的响声过后,陈有树壮烈牺牲。几分钟前还活蹦乱跳的同乡,顷刻间就为国捐躯。我当时叫得再大声点,他也许就能听到,就能跑回防空洞了。

飞机的轰炸是我们面临的危险之一,寒冷、食物的短缺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刚到朝鲜,天气很冷,我们几个人去鸭绿江边的山上砍树,全是雪,手刚碰到一人抱的大树就冻得动不了……下江里去修桥,水冷得很,有人被冻伤。朝鲜冬天的气温基本都在零下20度。

我们一般吃馒头,后方能运上来时每餐会有两个,运不上的时候就只能吃半个,前线的战士有时一天都吃不上东西。

轰炸、寒冷、食物短缺,这在我们这些和平年代的人看来,每一样都是难以忍受的困难,在当时却是稀松平常。

再苦,我们有我们的责任!

在朝鲜战场上,我记忆最深的事是打飞机。一天上午,江面上来了一架奇怪的飞机,不扔炸弹只扔纸条,还传来一句句中国话。认真一听,原来是一架“宣传”飞机。喇叭里说“到美国那边投诚就可以吃罐头、睡暖床。”这还了得!我拿起冲锋枪就往天上扫,三十二发的苏联冲锋枪,一口气扫完。那飞机飞得很低,被枪声一吓就跑了。事后还是很怕的,那时候部队首长一般不让打飞机,怕暴露目标。有一次兄弟部队打下一架飞机,几分钟之后有几十架飞机来报复,很危险。有一截小钢管,是美国飞机的零件,拿回来作纪念的。不过,当时,这截小钢管还有另一个用处——可以当擀面杖用。

我在抗美援朝期间立过两次功,功绩摘要中是这样描述的:“一,在防疫中他带防疫委员会做防疫工具,及时完成任务受到防疫委员会领导的表扬。二,在抢修房子时规定十四天完成,结果他四天完成。”描述中没有炮火连天,没有枪林弹雨,但简单的文字中哪一样没有生命危险!哪一样没有全力以赴呢!我获得了军功章一枚,闪闪银质奖章记录的是战场背后我们这些默默无闻将士们的奉献和付出。

1953年,我调到博川江,桥不长,但那里有个大的火车站,因为我表现好,领导叫我以技术员的身份去参观检查,还要介绍经验,那时候感觉很高兴的。1953年10月14日的立功记录是:该同志责任心强,能在架桥中苦干,找窍门,使任务提前完成,对木工很关心,工作细致钻研,善于团结,每次任务中都受到上级表扬。

我们的战场在江边,主要任务是保护三座桥:一座是水上桥,高出水面约30厘米;一座是水下桥,在水下约10厘米;还有一座是浮桥,先是铁索横江,再在上面横铺木板。保证桥梁畅通就是我们的天职。那时,我们不知道,正是这样一座座桥梁的畅通才铺平了朝鲜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前进道路。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 更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33   浙文非备(7)【2020】1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7599号-2   浙公网安备33072702100068号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