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磐安新闻网 > 新闻中心>时政
我们这五年 “十三五”成就集中展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落下
2021/01/28 来源:磐安新闻网   记者 张黎明 杨萤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之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书记反复提及:“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磐安是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之一,受地理环境和自身基础制约,农民收入不高,全面小康建设任重而道远。五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脱贫攻坚工作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定扛起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抢抓机遇、用好政策、整合资源、创新举措,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

“2020年庄稼有好收成,看病费用能减免,党的政策好,日子过得好!”安文街道石头村朱有弟谈起过去一年,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冬日暖阳下,冷水镇朱山村妇女曹春妹在家门口忙碌地做着来料加工活,患小儿麻痹症的她每月收入1000多元。  

“现在的日子,好得很。”盘峰乡村民郭林明回忆,过去种几亩水稻,一年挣的钱只够一家老小勉强度日。几年前,经帮扶干部牵头联系,他的产品打开了销路,种植规模也扩大了,年收入超过10万元,“刚开始种10多亩,2020年种了50多亩,很忙碌,但心里踏实,幸福感满满。”

……

一张张笑脸,一个个好消息,汇聚成决胜全面小康的生动画卷。

走进新渥街道阳光新村徐慧民家,客厅敞亮温馨,墙上挂着“全家福”。作为下山移民受益者,徐慧民每每回想起在高山上的艰苦日子就感慨万分。“老房子是上一辈盖的,冬天刺骨寒风能刮进屋里。山高路远,村民生活、孩子上学存在种种不便。”2007年,徐慧民在阳光新村建好一层房子,简单粉刷之后就入住了。回想起在阳光新村过的第一个春节,徐慧民至今记忆犹新:自己一家三口加上父母和岳父,六个人高高兴兴地吃了一顿团圆饭,时年60岁的父亲激动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儿子争气,让我在有生之年过上了这样的好日子。”如今,房子每年有租金收入,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年来,我县先后建成新渥九里塘、古竹两个县级移民小区,404户1243多人告别“穷窝窝”。近三年共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147户,拨付专项扶持资金112.85万元,危房改造让脱贫群众住上放心房。

不仅安居梦圆,脱贫群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也都有了保障。五年来,我县实行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分别从528元/月、396元/月统一提高到800元/月,累计发放低保补助资金1.3亿元。加大医疗保障力度,全县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9%,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97%以上。实施低收入农户子女扶贫助学计划,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均达到100%。

生态是磐安最大的优势,绿色是磐安最美的底色。“十三五”以来,我县休闲旅游业发展投入累计7.5亿元。作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县,财政资金“大手笔”得益于异地工业“反哺”,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1995年,金磐扶贫经济开发区成立。这块3.8平方公里的“飞地”为磐安贡献了50%的工业产值,“十三五”期间累计上缴税收30亿元,占全县财政资金1/3以上。

金磐开发区有更好的条件发展产业、管理排放、减轻污染,这为磐安全域生态保护腾出了更多空间。磐安平均每年为全县3.7万户农户发放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3560多万元,还实施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根据水质、空气质量、公益林保护等考核情况,对流域上游和重要生态功能区进行开发性补偿,“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10亿余元。得益于好山好水,我县各地办民宿、搞旅游,用“好风景”换来“好钱景”。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直播间。”双溪乡其良村助农电商直播间里,“杭州吃货”主播阿余和磐安移动公司下派其良村第一书记陈纪德开始热情推介村里的土特产。

其良村是省移动公司结对帮扶村,去年8月,该村投资70多万元的5G基站建成开通,成为全省第一个开通5G服务的小山村。省移动公司为其良村举行的首场助农直播活动上,2小时销售额达到2.3万元,其中100份5000个土鸡蛋上线2秒钟就被抢光。通5G、通公路,光网宽带全覆盖、快递全覆盖,“互联网+”让其良村土货“飞出”大山深处,卖到全国,也让乡亲们大步迈向小康生活。

在磐安,脱贫特色产业让许多贫困乡村发生了沧桑巨变。每年冬季是旅游淡季,我县依托建在大盘镇北桥、尖山镇龙潭背等地总发电量达24.1兆瓦的“光伏小康”项目,面向全县低收入农户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发放总计达409.15万元的光伏项目收益分配资金,每村、每人平均分获0.85万元、500元,人均标准比上一年提高200元。

“每天能挣到钱,吃上热饭菜,还有免费康复训练,真是太好了。”冬日暖阳下,尚湖镇下溪滩村困难残疾人陈珍菊面对来访的镇帮扶干部说。三年前,陈珍菊遭遇车祸导致肢体二级残疾,干不了农活,成了村里的低收入农户。2019年3月,尚湖镇将村居家养老中心的一间房子建成“帮扶车间”,吸纳袁村及下溪滩村的32名残疾人、低保人员,为企业加工洗衣机进水管接头。居家养老中心为所有“工人”免费提供中餐和晚餐,还建起健身房,配备跑步机、健身自行车等健身设备,大家抽空可以进行健身训练。

今年57岁的袁村村民倪寿忠是村里的低保户,他在“帮扶车间”上班每月能挣到300元左右,再加上每个月125元的残疾人补贴、550元的低保补贴,月收入近千元。

“帮扶车间”进农村是磐安推进“1610”工程的一项主要工作。去年7月,我县精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围绕“全面消除年人均收入9000元以下现象,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达到15%以上;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且7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目标,开展人均年收入9000元以下农户清零、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户和无房户清零、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困难群众清零、低收入农户“零就业”家庭清零、在校困难学生清零和集体经济薄弱村清零等6个专项行动。通过创新实践,落实促进转移就业、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技能培训、激活绿色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培育电商经济、加强长效帮扶、推进科技赋能、深化金融助力和推进人才回归等10项增收举措,全面小康工作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

小康质量不断提升的背后,是党和政府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回应人民呼声的自觉与担当,是广大群众内生动力、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

在全面小康攻坚战中,基层组织带领群众甩开膀子加油干,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在精准扶贫中,广大基层干部、扶贫干部用心用情用爱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工作能力明显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党群关系更加紧密。全县8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87个村;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结对联系低收入农户,五年来,机关部门落实帮扶资金1600多万元;全省10家省级单位结对帮扶我县10个乡镇10个村,2019年各团组单位深入开展帮扶活动42批次、581人次,共到位帮扶资金631.3万元,走访困难群众100多户,落实各类扶持项目28个;县农业农村局、县民政局、县教育局及团县委、县总工会、县妇联、县工商联等群团组织也积极动员相关群体参与扶贫工作,2020年共资助贫困学生1118人,资助金额209.05万元,全面提高小康成色。

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内涵不断丰富、成色不断提高。一路走来,我们实干苦干,不断书写脱贫故事,形成了精准扶贫的科学方略,构建起高效运行的治理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磐安大地迸发出蓬勃生机,大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 更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33   浙文非备(7)【2020】1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7599号-2   浙公网安备33072702100068号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