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磐安新闻网 > 新闻中心>时政
我们这五年 “十三五”成就集中展示┃175座文化礼堂成了精神家园
2021/02/07 来源:磐安新闻网   记者 卢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十三五”期间,我县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点到面、从简到全、从精到活,构筑起群众的精神家园。

五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围绕“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目标定位,精耕细作,久久为功,推动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文化礼堂建设投入2781.3万元,建成文化礼堂102座。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近4000万元,共建成文化礼堂175座。其中获评五星级文化礼堂9座,四星级21座,建设乡村特色馆24个,雅庄村、下溪滩村、大皿村、榉溪村等4座文化礼堂获评省书香文化礼堂,尚湖、方前、尖山等3个乡镇获评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乡镇。我县先后获得“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积极县”“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荣誉。

一大早,双峰乡大皿村村民羊耀春来到羊晓君书法工作室欣赏名家书法,连连竖起大拇指,“现在文化礼堂展示作品层次越来越高了,给人带来愉悦享受。”

2014年,大皿村文化礼堂由希揖公祠改建而成,全景式展示了该村概况、历史沿革、姓氏源流等内容,是一家名副其实的村史馆。近年来,为了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该村又通过“礼堂+特色馆”模式做实提升文章,流转整合村民闲置房屋,精心设计了计量馆、农耕文化馆、宫灯馆等七个彰显乡村特色的展馆,图文精美、实物丰富,可观、可赏、可体验,受到村民、游客点赞。

五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实用为王、内容为魂”要求,高标准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坚持建设标准,除按照“五有三型”标准进行建设外,强化精品意识,坚持“成熟一个建一个,建一个成一个”,增加对特色项目的扶持力度,通过增设特色展陈馆、添置文体设施设备等方式对已建农村文化礼堂进行提升。彰显建设特色,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禀赋,挖掘农村优秀文化资源,注重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创新,在建筑风格、展示内容等方面融入本地文化元素,增强村民的认同感,做到“一村一特色”“一堂一品牌”,真正使文化礼堂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突出建设内涵,不断强化思想引导、道德教化、礼仪培养、文化熏陶的功能,把散落在千家万户的农耕器具、木器等民俗用品搜集起来,开设农耕馆、非遗陈列馆等特色展馆;把深藏于宗族谱牒的村训家训挖掘出来,建立家风家训馆,倡导村民一起学家训用家训;把流传于百姓口碑中的贤人志士的精神事迹整理出来,图文并茂集中展示。

“有啥不知道的,就到文化礼堂走一走,现在文化礼堂不仅是对外展示我们村形象的窗口,也是寄托村民归属感的精神家园。”羊耀春笑着说道。如今,文化礼堂建设越来越“实”,已真正成为展示深厚文化底蕴、为人们留住美好记忆的大展厅,励志教化、提升村民道德情操的大课堂,充分彰显教化人、激励人、感染人的大平台。

走进方前镇方前村文化礼堂,只见一个身影在忙碌:扫地、擦桌子、调座位……她是该村文化礼堂管理员施彩萍,“只有把礼堂打理整洁清爽,大家才更乐意过来参与文娱活动。”

如今,方前村文化礼堂一年四季精彩不断。有一次,三辆大巴200多名游客来到村里观光游玩,游客们临时起意想要过一把“戏”瘾。得知这一情况后,施彩萍快速组织、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对接,仅用一个多小时,就为游客们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近年来,方前村文化礼堂每年都会承接县里、乡镇以及村庄各类活动20余场,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活动让文化礼堂“活”了起来。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覆盖面不断扩大,生活日渐富足的群众对高质量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如何让文化礼堂更好地“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是宣传部门重点关注的重要课题。

五年来,我县着力破题、不断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不断完善奖补政策,并对已建的文化礼堂按照活动开展、礼堂管理、日常开放等情况分类考核,按考核结果给予管理运行经费补助。不断完善工作指导机制,建立部门联系制度,进一步充实调整农村文化礼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定期开展业务指导,通过活动宣传、政策咨询、便民服务等方式,把工作触角伸向基层,开展送科技、送法律、送书画、送理财知识进礼堂活动,共计4.4万余场次;建立督导检查制度,以宣传文化系统为主,组织领导干部和科室工作人员,每月赴联系点指导已建文化礼堂开展政策宣讲、文明礼仪、民俗文化、文体娱乐等各类活动;建立专家指导制度,对文化礼堂的设施建设、展示展览和活动开展进行指导,着力促使各村在展陈内容、活动形式、模式机制等方面形成特色、形成品牌。

2020年4月,施彩萍被评为第三届浙江省“最美文化礼堂人”,这得益于我县文化礼堂管理员队伍建设机制的不断完善。五年来,我县通过层层严格选拔,多维度开展民俗礼仪、文化娱乐等各类活动组织策划培训,培养出了一批会说、会写、会摄、会管、会组织、会统筹、会宣传、会创新的“管理八会”农村文化礼堂管理员。此外,还出台了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并健全一系列督查考核办法,对农村文化礼堂管理员的工作职责、享有权利、奖惩措施等作出明确规定,在阳光下行使权力,在监督中履行义务。

冬日晚上,室外寒风阵阵,玉山镇林宅村文化礼堂内却是灯光闪烁,伴着《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歌曲,乐哈哈曳舞表演队的队员们正热情似火编排着演出节目。

“文化礼堂有灯光、音响、电子显示屏,条件多好呀。”今年67岁的张嫦月是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的成员,从小喜爱跳舞的她,因文化礼堂建成,为她晚年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大家在一起多开心呀,热热闹闹的。”为了保持这份乐趣,每天晚上一有时间她就步行20几分钟,到文化礼堂和大伙排练歌舞。

林宅村文化礼堂落成后,村民们自发组建舞蹈、秧歌等十多个文娱宣传队,他们的身影时常出现在重大晚会、节假日庆典活动中。此外,文化服务、民情民访等十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相继成立,定期开展志愿服务。

无论是文娱宣传队,还是志愿服务队,都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群众吸引进礼堂,唱响乡村振兴曲,传播文明新风尚。“村民们越来越喜爱文化礼堂,越来越离不开文化礼堂。”该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吴利光高兴地说,如今文化礼堂已成为村民最愿意去的地方,也是村里欢声笑语最多的地方。

我县文化礼堂开放程度、使用频率逐步提高,受益群众越来越多,呈现如此可喜变化,关键在于活动植入,让文化礼堂有了源头活水。

五年来,我县文化礼堂在活动开展上突出多样化,有声有色更有味。开展各类研学活动,推出“儒文化”“茶文化”“药文化”等系列研学产品,吸引参与各类研学活动人数达12.3万余人次;组织各乡镇(街道)成立文化走亲队伍,开展各文化礼堂之间、乡镇(街道)之间、县市之间的文化走亲活动,开展周末戏迷大联欢、非遗一台戏等活动1.4万余场次;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共开展各类宣讲4.5万余场,组建文化礼堂志愿者队伍1800多支,在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开展各类民俗文化活动,组织各村开展村晚、包粽子大赛等各类活动1.3万余场次;吸收各层面60余名宣讲骨干组建“3D”宣讲团,推出本地人用本地话说本地事宣讲模式,开展巡回宣讲1400余场次。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农村文化礼堂的聚合功能、平台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如今,穿行在美丽乡村,你会看到,特色馆里,展品陈列,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浓郁的民俗乡情;你会听到,文化礼堂内,人们敲起锣鼓唱响村歌,人的思想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提升。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 更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33   浙文非备(7)【2020】1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7599号-2   浙公网安备33072702100068号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