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磐安新闻网 > 新闻中心>外媒看磐安
“这只蛤蟆请原地出道”
文物天团的卖萌担当 迎来一位重量级粉丝
2021/09/06 来源:金华日报   记者 唐旭昱 章果果 王志金 韩东儒 黄露

  “蛤蟆十足呆萌。”

  “这只蛤蟆请原地出道。”

  过去10余天,金华文物天团“八婺华彩”圈粉无数。其中,那只呆萌呆萌的蛤蟆,引发了最多关注。

  虽然蛤蟆这个名字很亲民,但人家也是有正经学名的,请叫它蟾蜍。而且,还得加个美丽的前缀——珍珠釉蟾蜍。

  珍珠釉蟾蜍来自清代,不知哪位能工巧匠出自怎样的奇思妙想,精准预见了21世纪的审美趋势,给了它一个萌萌的外型。于是,它一亮相就成功出圈啦。这天,它迎来了一位重量级粉丝——婺州窑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新华。

  蟾蜍被珍藏在大盘山博物馆的库房内,因出生信息不详、功能用途不明又带上了一层神秘感。陈新华见到这件文物前,细细研究过照片。见到实物后,他还是赞叹不已:“比想象中大,比照片中更有动感。”

9753e390-1591-4d77-8fa4-48adb51aad5b.jpg

  戴上手套,陈新华与清代蟾蜍开始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蟾蜍引颈向前,鼓目朝天,做蹲伏状。“这应该是紫砂材质。”陈新华一边说,一边用直尺做测量,“线条规整,细节到位,集合多种几何图形,工艺繁琐。”

  更让陈新华感兴趣的是蟾蜍那身“华丽的外衣”:全身瘤状凸起点上珍珠釉,醒目逼真。陈新华解释:“这蟾蜍身上的凸起,应该是人工一颗颗点上去的,还不止一遍。”第一遍,一颗颗点上小颗粒,第二遍,一颗颗上釉。“至少四五千粒,该花多少工夫!你看排列得这么细密整齐,釉水一点都没有滴落。”陈新华又忍不住赞叹,“这件东西很精彩!”

  寥寥数笔,一旁的空白纸上已经出现了蟾蜍的侧视图和俯视图。陈新华是带着设想来的,他想复制这只蟾蜍,再看看能不能延伸做些文创产品。

  他的想法,与磐安文旅部门工作人员不谋而合。怎样让文物活化?正是他们在思考的问题。

  据了解,这只珍珠釉蟾蜍,是磐安县文保所在2004年的文物征集活动中发现的,来自磐安县双溪乡梓誉村。珍珠釉蟾蜍在博物馆待了10余年,今年上半年,省里来了专家,确定为清代中晚期的器皿,三级文物,为文房用具。但是,它到底在书房里作何用却未有定论。起初,有人猜是盛水的水盂,但器皿底部左右两侧各开一小孔,似乎又排除了这一可能性。

  自古以来,蟾蜍就是书房里的“吉祥物”,常被当作砚滴或者水盂。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蟾蜍,这个在真实世界里看起来毫不起眼甚至有些丑陋的小东西?

  关于此问题,马未都专门写过一篇短文。他在短文中说,古代纹饰中蟾蜍并不少见,殷商青铜器上亦有蟾蜍纹,战国至魏晋,蟾蜍一直被认为是神物,有辟邪功能。不过,作为文房的蟾蜍还有另一番含义:蟾宫折桂。传说月亮上有蟾蜍,有桂树,蟾宫折桂,意味着科举及第。

  最后马未都感慨:“世间事情很怪,相貌英俊的青蛙没它啥事,体貌丑陋的蟾蜍却千古流芳,摆上大雅之堂,可见相貌对于生存不是最重要的。”

  当然啦,作为艺术装饰的蟾蜍,早已脱离了“体貌丑陋”的本相,被艺术家们赋予了有趣的相貌和有趣的灵魂。比如眼前这一只。

  这只珍珠釉蟾蜍接下去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未完待续。

编辑:叶江垚
相关阅读




/ 更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33   浙文非备(7)【2020】1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7599号-2   浙公网安备33072702100068号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