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磐安新闻网 > 新闻中心>外媒看磐安
磐安:绣花功夫扮靓康养旅居大花园
2021/11/10 来源:金华日报   记者 冯俊江 通讯员 刘亚 孔晓岚

  九和乡三水潭村植入婺剧元素成了婺剧迷的“山水圣地”,玉山镇佳村“龙灯文化”经提升改造变成旅游新亮点,双峰乡大皿村将老旧民房改造成的乡村特色馆成为游客热门打卡点……金秋时节,走在磐安各乡镇的村庄、景区,处处焕然一新,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成为当地旅游的新招牌,吸引游客驻足游玩。

  今年,磐安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制定《磐安县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试点工作方案》,印发“八精八有”建设指南,下足“绣花”功夫扮靓康养旅居“大花园”。

  “这是一项极富生命力的小工程、大事业。”磐安“微改造、精提升”领导小组副组长、县文广旅体局局长陈一波表示,“微”就是不搞大拆大建,“精”就是要从挖掘文化内涵和提升游客微观感受入手,突出软件和硬件结合、内部和外部结合、线上和线下结合,集中聚焦旅游核心吸引物、旅游目的地、旅游接待场所三类场所的“微改造、精提升”,推动旅游业高品质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八精八有”提风貌

  位于磐安东北部玉山镇的佳村,因中国龙灯发源地而被称为“龙灯的故乡”。今年,围绕“龙灯文化”,对旅游线路、业态植入点、景观节点进行规划布局:在村口就势建起龙潭公园,河道竹排、两侧护栏雕刻扮上龙灯文化元素,玉山中学旧址边上打造了一条“龙灯文化墙”……

  “村庄的特色就是龙灯文化,提升改造后这一亮点更突出了。”村党支部书记胡德为介绍,“微改造、精提升”开展以来,村庄结合景区村创建,装修游客接待中心、更换旅游标识标牌,按照规划设计嵌入“龙灯文化”元素,全面提升风貌。

  “微改造、精提升”是当前我省旅游业的一项重要工程。今年4月,省文化和旅游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动计划》。磐安结合自身特色,成立县级旅游专班,由县长担任专班组长,设立“微改造、精提升”工作专题小组,印发景区村庄“微改造、精提升”建设指南,提出“八精八有”具体方案,根据景区带动型、民宿引领型、文旅融合型、风貌提升型等,推动专项行动。

  “八精”即在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工作要求中体验更精致、设施更精良、景观更精美、服务更精心、运营更精细的基础上,增加磐安乡村旅游业实际需要的文化融入更精巧、数字赋能更精到、产业发展更精彩。“八有”即围绕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物打造有一个特色主题、有一套完善的标识系统、有一个令人愉悦的游览环境、有一批主客共享的公共空间、有一个特色文化展示馆、有一批特色生态产品、有一批热情周到的主人、有一套党建引领的旅游治理机制。

  “中华羊氏第一村”双峰乡大皿村,被誉为“江南小凤凰”,全村保留完好的院落有20多处。结合乡情实际,该村通过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将闲置的老旧民房进行改造,打造成村史馆、计量博物馆、宫灯馆、双峰书画院、农耕文化馆等乡村文化特色馆。

  如今,一座座乡村文化特色馆成了当地文化新地标,塑造乡村特色文化主客共享公共空间的同时,游客驻留时间从以前平均1.5小时延长至4小时。

活化业态添动力

  村庄风貌提升,景区换了新颜,一个个精雕细琢的新变化,为新业态的引入和活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花溪是磐安的老牌景区,“夜游花溪”沉浸式体验场景是景区主打产品。结合“微改造、精提升”工作,景区今年仅投入6万余元,在平板长溪两侧铺设水雾管线、增压泵,通过主机控制喷出的水雾将平板长溪笼罩,形成“人在水中走,好似仙境游”的梦幻花溪体验。景区将溪边荒地,打造成露天游客互动小舞台,配上点歌音响系统及互动水枪,成为游客必到的“湿身”打卡点。

  改造给景区带来直接改变。统计显示,仅七八两月下午4时后进入景区的游客量就增加2万余人次,给景区带来107万元夜游门票直接收入。

  进入9月,花溪旅游业态再上新台阶。县文旅部门牵头,推动非遗进景区,编排提升了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炼火”在内的3个非遗项目。9月11日晚,“花溪炼火”首秀上演。实现常态化演出以来,景区旅游人次较往年增加3~5倍。

  以水做文章激活旅游业态的,还有方前镇和溪村高丘自然村。早年老村改造时,高丘村建了一段水渠,将始丰溪的水引入村内用以农田灌溉。今年,村庄对水渠进行“微改造”,将水渠拓至3米宽,并延长了水渠长度,打造出“稻鱼共生”种植模式,呈现一派“稻在水中生,鱼在稻下游”的美景。依水靠水,高丘村还建起“摸鱼区”“观鱼区”,供游客们游玩嬉戏。

  水活了,经济活了,乡村也活了。和溪村今年陆续举办了插秧、钓龙虾、抓鱼、捉螃蟹等各类亲子、研学活动,让久居城里的大人和孩子体验农耕劳动,感受“水村”魅力。“‘微改造’动作不大,但能提升村庄旅游业态,带来游客。”和溪村党支部书记朱晓华说,下步村里将立足“水村”定位,持续打造水上乐园项目和一系列农产品品牌。

  磐安县文广旅体局副局长周楚芳表示,“微提升、精改造”一方面追求空间上“席地而坐”,另一方面要让观赏者“悦心而游”。当前,磐安已被列为省级“微改造、精提升”行动试点县,全县纳入2021年县级以上“微改造、精提升”单项试点15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1个。1—10月,全县录入省微改造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项目129个,计划总投资4.03亿元,其中当年计划投资3.95亿元,累计已完成投资3.12亿元。全县已完成30个示范点建设。

  在开展试点的村庄和景区中,生态旅游、研学教育和非遗表演等新业态均有不同程度植入,形成了榉溪研学、花溪“炼火”等拳头旅游业态,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

共建共享促共融

  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动作,“微改造”不是单单为了改造,而是要以小的代价,解决旅游经济的痛点难点,回应群众心中的诉求愿望。因此,推动“微改造、精提升”共建共治共享常态化、长效化,让红利惠及更多人群尤为重要。这一点,在磐安“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中也得到了印证。

  花溪景区所在的花溪村,现已开办50多家民宿、农家乐,并逐步形成以旅游推动打造共同富裕的“花溪样板”。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来看国家级非遗炼火表演的游客,就会给村庄带来大量人流。“村民们总以为过了国庆假期,可以歇一歇,想不到生意还是这么火爆。”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相画说,花溪的改造不光在风貌,更通过业态提升给村民带来的信心,有固定收入的炼火表演者也更热衷于传承非遗。

  改造过程中,花溪景区还在游道和景观节点旁设置26个用于农特产品销售的木屋,其中12个木屋以爱心摊位的形式免费给花溪村收入相对较低的村民经营。83岁的村民应岩子申请了一个爱心木屋,主要销售笋干、玉米等土特产,“生意好时一天能卖1000多元”。

  在九和乡三水潭村,村中曾经破旧的24间合院,经改造、提升成婺剧戏服道具的展示空间,不仅村民们经常在村中唱戏,广大戏迷也将这里当成重要的活动场所。一批批游客随之而来,带来人气的同时也增加了村民增收的渠道。

  为保障工程推进,磐安文旅部门还牵头打造一支由院校、媒体、机关干部、乡土顾问、旅游企业专业人员等组成的指导团队,为各建设主体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同时培育10位专业监督员与100位旅游志愿者,强化对全县旅游服务水平的日常督促和监管。各村庄景区也相应建立起一套党建引领的旅游治理机制,培育乡村旅游运营团队,让村干部、村民、业主共同参与村庄治理运营,确保安全有序,确保无虚假宣传、无恶性竞争、无强迫消费。

  按照统一部署,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时间跨度长达5年。对此,《磐安县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专项行动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启动实施阶段、加快推进阶段和扫尾收官阶段。

  陈一波表示,经过半年多运行,全县“微改造、精提升”已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村企主体、群众参与的创建格局,伴随工作推进,成效、特色将逐步显现,为全县文旅产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编辑:叶江垚
相关阅读




/ 更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33   浙文非备(7)【2020】1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7599号-2   浙公网安备33072702100068号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