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磐安新闻网 > 新闻中心>综合新闻
祖孙六代十人为师 薪火相传桃李满园
2020/12/09 来源:磐安新闻网   记者 卢明

常言道:“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双峰乡大皿村赵仲苏故居内,生活着特殊而又普通的一家人,祖孙六代有10人成为人民教师,践行“种德”“修身”的儒家理想。

今年101岁的羊省三是这个家庭中的第四代教师,上至曾祖父羊宗贤、祖父羊臣辅、伯父羊登科、长兄羊荣仁,下有侄儿羊肇晋、幼子羊国平、儿媳徐凤旦、女婿郭子威、孙女羊玉玲,跨越三个世纪,历时近200年,一代跟着一代干,将“种德”“修身”薪火相传。

留在故居外墙上的字迹虽已历经半个多世纪,但如今看去,笔力依旧刚劲挺拔,书写者正是百岁老人羊省三的哥哥羊荣仁。他依稀记得,这是当年大哥得知宁波中学将迁址大皿办学这个消息时写的。

说起大哥羊荣仁,羊省三心里有无尽的追思,大哥是他坚持教育事业的引路人。羊省三在家排行第七,与大哥羊荣仁年龄相差二十来岁,两人的教育条件和环境自然不同,“大哥吃的苦比我们多,他上学的时候家里很艰苦,而到我上学的时候,家里已经开起了百货店。”羊省三记得,父亲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只要有条件尽量满足子女就学。羊省三从小就很懂事,12岁小学毕业那年,要到缙云参加毕业考试(当时双峰属缙云管辖),为节省路费,他穿着草鞋徒步赶路,第一天走到壶镇宿夜,第二天再走30公里路到缙云。

1939年,羊省三从省立处州中学师范科毕业,被分配到丽水云和小学当教师,“那时,丽水山区很缺老师。”艰苦的生活条件一度让他萌生了放弃教师这个职业的念头。一次回家,羊省三偶然得知,小学毕业的大哥在担任双峰小学校长后被提拔为磐安中学教务处主任。他十分费解,自己初中毕业只能在偏远的山区当老师,而大哥学历没自己高却步步高升。看破了幼弟的郁闷,很快,羊荣仁找到了羊省三,两人促膝长谈。“省三,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怕苦,要干一行爱一行”“现在家里条件好一点了,你心里也不要有太多负担”……大哥一句句心里话,在羊省三内心泛起了涟漪。他清楚,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年代,大哥需要花费比他们更多的心血来完成学业,也正是因为照顾弟弟妹妹,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大哥才不得不止步于小学。那一刻,羊省三明白了大哥对他们这些弟妹们的期望,自己要坚守这个来之不易的教书育人岗位。

羊省三从事教育工作40年,曾任双峰小学、万苍小学校长,但最值得他自豪的是1943年,在他的引荐下,宁波中学迁址大皿办学三年,为宁波中学学子躲避战火、继续学业提供了安定的处所。

今年61岁的羊国平是家中第五代教师,虽然刚刚退休,但他时常会找父亲羊省三分享从业经历。执教四十年,辗转多个学校,看到自己教过的学生一个个成长起来,一个个有了出息,羊国平心里满是欣慰,“一开始觉得当老师很枯燥,但随着学生取得了成就,慢慢转变成了成就感。”他庆幸自己低落的时候,父亲总是鼓励他,让他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越发深刻,“教师就好比‘苦行僧’,教书的过程就是修行修炼的过程,承载的不仅是学校的希望,家长的期望,还有社会的厚望。”

今年41岁的羊玉玲在新渥小学任教,是家里的第六代教师,已从教22个年头。小时候受到爷爷羊省三的影响,她在填报大学志愿时,没有多想就选择了金华师范学校,“以前父母忙着干农活,没时间照顾我,我大多和爷爷生活在一起。”在她眼里,爷爷古道热肠,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拿去济困助学。其中有一件事情,让她终身难忘。

上世纪90年代的一天,羊玉玲在家陪着爷爷,忽然来了一对夫妻,拿着1000元钱,还有一件新的呢大衣,一见面就说:“老师,我还你呢大衣来了。”坐下细聊,才知,爷爷在万苍教书的时候,发现一位学生成绩优异,但是家里贫困,爷爷就千方百计地联系安文初中,为其减免书学费。有个冬天天气很冷,爷爷偷偷给了他5元钱,以及一床小棉被,还把自己穿的呢大衣也送给了他。后来,这位学生考上天津大学,成了一名工程师。“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有人竟然还能记得。”羊玉玲感慨。当时,爷爷不肯要1000元钱,学生当场就哭了:“老师,没您的帮助,我一辈子都出不去,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您一定要收下。”爷爷郑重地接过这笔钱,而后又把钱捐助给了双峰小学和老年协会。

“教子教女,辛勤半辈。满头白发,甘乳一生。”爷爷的言行、叔叔婶婶的敬业,让羊玉玲对教师职业有了深入的认识。工作中,她以爷爷为榜样,遇到困难时常会想,“如果是爷爷的话,又会怎么去解决的呢?”从教期间,她服务学生,履行本职,获得2010年度省“优秀园丁”、2011年度省优秀辅导员等荣誉。

每天晚上10点,晚自习一结束,程奕晗就回家钻进房间继续学习一个多小时,备战即将来临的高考。她有一个理想,就是当一名人民教师。小姨羊玉玲是她的知己,太公羊省三是她崇拜的偶像,从小感受着家里的书香氛围,耳濡目染一个个教师故事,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她未来追求的目标,“老师很辛苦,但也很伟大,正如斯大林所说‘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很想成为其中一员。”

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赵仲苏故居小院内,一代又一代人民教师的故事将继续演绎下去。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 更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33   浙文非备(7)【2020】1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7599号-2   浙公网安备33072702100068号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