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磐安新闻网 > 新闻中心>综合新闻
陈训烈:半个世纪勤坚守 栉风沐雨水文情
2021/09/09 来源:融磐安客户端   记者 陈紫婷

58年,21000多个日夜,夏有雨,冬有雪,从1962年建成尚湖雨量站到今天,观气象、测降雨、发电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风里来雨里去,每天至少5次步行穿梭在田间地头,往返于家与雨量站之间,不间断地测量降雨量、发送水文数据。从始至今,从未离开一天,他是雨量站首位且唯一的坚守者,从青葱少年到耄耋之年,放弃高薪,付出青春,只为将琐碎、细致的测量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拒高薪  敢为人先的“独行侠”

9月4日,早上7时50分,陈训烈像往常一样,步行前往尚湖雨量站。雨量站位于他家后面的小山坡上,爬过两个上坡,六七分钟后抵达雨量站。他用雨量筒将雨量器内的雨水舀出,倒入有10毫米刻度的量杯,一次次地测量,直至雨量器中水倒完,完成一次降雨量的测量。随后,他回到家中向县农业农村局汇报当日早晨8时的降雨量数据。“一开始是人工测量,一天要测量5次,2019年安装了水雨情智能遥测系统后,只要早上8点去测一次就好了。”陈训烈介绍。

陈训烈是尚湖镇尚湖村村民,今年已84岁高龄,依旧风雨无阻,奔波在测量的山路上。他说,虽然很艰苦,但在58年前决定成为雨量站观测员时,就已决心为水文事业坚守一生。

1962年,尚湖雨量站建成,这是我县首座水文站。那年,陈训烈24岁。此前,他先后在尚湖公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邮电站、广播站等单位工作。陈训烈为人憨厚老实、干事认真负责,深受领导、同事的赞赏。建站之初,尚湖公社党支部书记、东阳水文气象局领导先后到陈训烈家,委以重任,告知他这份工作的重要性。“我一定会认真做好的!”他认识到,这份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便一口答应了。

1963年2月15日,上级部门领导到陈训烈家签订《浙江省水利厅水文总站尚湖雨量站委托代办协议书》,合同中包含观测项目、观测时制、观测和拍报要求等内容。自此,他走上了繁琐、细致的测量之路。

2时、5时、8时、14时、20时,这是一天中测量的五个时间节点,只要降水量达到3毫米,陈训烈就会准时准点出现在雨量站。那时,一个月工资只有7元,而一个月降雨天数多达半个月。期间,有很多其他单位以翻倍的工资、优厚的待遇邀请他去干,他都拒绝了。

村民对陈训烈的选择很不理解:“高工资的工作不去,你还选择这份工作?”“做其它工作早就能赚7块钱了,何必干这有风险的活!”……大家都劝说陈训烈换岗,他却丝毫不动摇,宁可做“独行侠”。

随着经济发展,陈训烈的工资从一个月7元到如今280元。“工资多少是次要的,我在新中国长大,能为国家做点有益的事,就已经心满意足了。”这是陈训烈的心声。

弃休息  爱岗敬业的“倔老头”

“我的日子,没有节假日,只有雨天和晴天。”陈训烈说,从事这份工作后,每天都在尚湖村,不能外出旅游,不能远离尚湖,得顾着每天的天气和时间。他也曾后悔过接下这份工作,但他转念一想,“领导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我要对它负责到底。”一份深藏在他骨子里的责任感,让他的信念坚定不移。

为养育两个儿子,改善家庭条件,陈训烈抽空去工地做苦工、做电工、采茶叶、唱戏等补贴家用、维持生计,然而,只要一到时间点,他便丢下手头工作匆匆赶往雨量站。

遇长时间暴雨天气,雨量站中200毫升的雨量器不一会儿便溢满。陈训烈把家中的塑料水桶提到雨量站接水,桶满后,提回家测量,动作熟练又迅速,测量完后,又回到风雨中,将空桶拿到雨量站调换。他穿梭在风雨中,家和雨量站两边来回跑,直到降雨量渐渐减少。“我与风雨赛跑,只为了更准确地测量数据,及时汇报给县水利部门。”陈训烈说。

上世纪80年代修建五丈岩水库时,因尚湖位于五丈岩水库上游,为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陈训烈要每10分钟测量一次、汇报一次。那段时间,阴雨连绵,持续了一个多月,时常家里一坐就是一整晚,24小时来回测量、汇报,直至雨停才能躺床上小睡一会,但也不睡太沉,精神处于高度紧绷状态。

2003年9月的一个台风天,夜晚8点,全村停电,陈训烈提着一盏矿灯就往雨量站赶。儿子见状,打电话给母亲周瑞芬,责怪道:“爸爸怎么这么大风雨还出去测量。”周瑞芬挂了电话,不禁担忧起来,立马穿上雨衣雨靴去寻丈夫,走到小山坡上,没碰到面,呼喊半天,没有响声。那晚,遇矿灯停电,陈训烈凭着方向感,往另一个方向的大路走去,绕了远路,到家时已将近9点。当晚,周瑞芬因受到过度惊吓生病了,第二天去尖山卫生院住院,住了半个月,“那些天,是儿子照顾我,他在家里天天守着他的雨量站。”周瑞芬带着埋怨的口气说。

小儿子之后去金华发展,陈训烈的年纪也越来越大,他挂念父亲,不愿他再为此奔波劳累,准备接父亲到金华,与他们一起生活,但他坚决不去,“我离开了,就没人管雨量站了。”陈训烈说,家人也被他的坚持所打动,从一开始的不支持,到理解他,最后无条件地支持他。

遇险情  风雨无阻的“逆行者”

测量工作基本在天气恶劣的环境下进行,危险系数高,每次出门都像是一次冒险。“有被雷劈倒滚下去、有差点被洪水冲走……”过去50多年,陈训烈经历过无数险情。

1984年8月,连续5天下大雨,电线杆被大水冲得歪斜在山坡上。陈训烈测量完成后回家,准备打电话给水利局,无奈信号中断,他只得步行到尚湖邮电所去发水文电报。一路上下着倾盆大雨,去时,水深至他的小腿肚,回时,已到他的大腿根,寸步难行,他紧紧拽住一旁牢固物体,用尽全力才不被大水冲走。

“雷打下来,当时被吓得不轻,特别可怕。”陈训烈心有余悸地回忆说,他60多岁时,一个台风天,下午2点,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他佝偻着腰、艰难地爬上山坡,原本六七分钟的路程,花费了十多分钟,才抵达雨量站门口,当时门是铁丝网门,他正拿着钥匙准备开门,只听“轰——”的一声,雷电打到铁丝网门上。陈训烈被弹了出去,一个侧翻,滚下了小山坡,最后他忍着疼痛爬起来坚持完成测量。

险情再多,陈训烈依然甘做风雨中的“逆行者”。“这是我的工作,不管它有多么危险,也不管天气有多么恶劣,只要时间点到了,我都会不顾一切去测量。”陈训烈说。他珍藏着十来本记录降雨量的数据,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多少毫米,记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从未出现雨量缺测问题。

随着科技进步,2019年,全县10个雨量站都安装了水雨情智能遥测系统,无需再用人工测量,他面临清退。县农业农村局防汛和运行科工作人员表示,出于对测报人员的安全考虑,目前有5位测报员需要予以更换,没有合适人员可停止测报。

如今,陈训烈虽84岁了,但依然精神矍铄,眼不花,耳不聋,腿脚利索,保有继续工作的热情。回首半生,陈训烈不禁感慨:“现在有自动化仪器了,也不需要我了,但我是真热爱这份工作,跟它有深厚的感情,如果可以干,我还想继续干下去。”

陈训烈的眼中,充满了不舍。


编辑:叶江垚
相关阅读




/ 更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33   浙文非备(7)【2020】1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7599号-2   浙公网安备33072702100068号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