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宏铭:中药材是磐安发展最大资源
2021/10/07 来源:融磐安客户端   记者 卢明

人物名片:

潘宏铭,尖山镇前山村人,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肿瘤内科主任医师,肿瘤内科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致力于自噬与肿瘤关系的基础研究,尤其是相关分子靶点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共发表论文15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14篇。主持及参加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4项。 现任国家新药审评专家,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委,中国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理事兼肿瘤化疗专委会副主委,浙江省药理学会理事。

“我是一名肿瘤内科的医生,根据我的经验,无论是在抗肿瘤方面,还是在病人调理方面,中药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10月1日,在2021年磐安发展大会结束后潘宏铭深情地说:“中药材是大自然对磐安这方土地最珍贵的馈赠,坐拥如此宝库,我们应该更好地去开发、利用,发挥其巨大价值。”

磐安的生态环境、气候温度、土壤条件,十分适宜中药材的种植和生产,境内的大盘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以野生药用生物种质资源为重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已知药用植物1074种,占全省药用植物的60.17%,被称为“天然的中药材宝库”。大盘山获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在外工作的潘宏铭常常能听到家乡的朋友传来喜讯,在大盘山深处发现新物种、新药材。他还知道曾有外国专家专程跑进大盘山采集中药材,磐安的中药材资源不仅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他常常为此自豪。

磐安有如此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要怎样将其搭建成共同富裕的快捷通道呢?潘宏铭说,关键在于做深做实“保护”和“挖掘”两篇文章。

潘宏铭认为,保护不仅仅是针对野生中药材,还有人工种植的中药材,要加强野生中药材保护区建设,让珍贵的野生中药材有适宜的生长环境,以此繁衍、丰富;要重视人工种植中药材保护区建设,让人工种植中药材在科学的管理下,保持药性,更具竞争力。同时,他建议磐安积极引进、培育珍稀中药材,丰富磐安中药材种类,进一步增强磐安中药材产业的优势。此外,他还建议磐安与浙江省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联合,在数字化的改造升级上形成合力,建立完善“中药材基因库”和“中药材数据库”,形成全流程闭环管理。“两区”“两库”的建立,可以让磐安中药材产业行稳致远,不仅能对全域中药材进行有效保护,还能进一步擦亮我县“中国药材之乡”的“金名片”,以此确立磐安在国内中药材产业中的优势地位。

潘宏铭认为,我国幅员辽阔,山绿水清、空气清新并非磐安独有,但做好中药材文章一定能让磐安的绿水青山脱颖而出,挖掘中药材背后的潜在价值是大势所趋。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催生了磐安独特的药膳文化。他说,发展药膳,中药材是基础,人才是根本,可以设立药膳培训基地或学院,与高校联合,引进专家、大厨,培养、发展本地人才;磐安不仅要做地道的药膳美食,还要赋予药膳文化内涵,不断挖掘、研究其文化价值,探索不同药膳的疗效,让食客吃得放心,吃了上心。要不断开发药膳系列产品,开设磐安药膳馆,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让磐安药膳走出大山,走遍全国,走向世界。除此之外,潘宏铭还充分肯定磐安是发展康养旅居等健康产业的天然摇篮,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容万物,磐安人有与生俱来的兼容性。”潘宏铭总结磐安人乐于奉献、善于合作、吃苦耐劳的性格特点,正是如此,磐安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如“磐石”一般,扎实发展进步。一如现在的磐安,在磐安人的努力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着磐安美丽的夜景,他感叹现在的县城就如同大城市般繁华、热闹。他相信,在一代代磐安人的共同努力下,磐安必将成为生态宜居的花园、康养旅居的热土、共同富裕的示范地。



编辑:叶江垚
相关阅读




/ 更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33   浙文非备(7)【2020】1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7599号-2   浙公网安备33072702100068号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