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记忆┃熔压焊捶,做锡世界里的“明星”
2021/10/20 来源:融磐安客户端   记者 应羽淇

人物名片:

桑明星,今年61岁,新渥街道深泽社区人。15岁时,桑明星跟师傅学习“打锡”,19岁手艺学成“出师”,开始成为一名真正的锡匠闯天下,至今已40多年。几十年来,桑明星在玉山、尚湖、尖山、新渥等乡镇(街道)及周边县市做锡制品,他做的锡制品,分量足、做工结实耐用,样式新,要型有型,要样有样,是很多家庭操办喜事时的抢手货。

一个1.5米宽的橱窗里摆放着大大小小20几件锡器,酒壶、烛台、酒杯、茶叶罐、奁盒等琳琅满目,细看下发现,每一件锡器都拥有独一无二的手作纹路,可谓是巧夺天工。一幅“喜鹊登梅图”栩栩如生,一座鹤型烛台俨然展翅高飞,这些形态各异的工艺品全出自桑明星的巧手。

锡匠,磐安本地话叫“打蜡”,桑明星在当地被称为“打蜡”明星。他有自己的三件“明星产品”,第一件是60岁以上的人才知道的粉子盒,五边形柱体,打开中间一层放化妆品,下面一层有一个小抽屉,可以摆放小首饰,做工精美,市面上极少见到;另外两件是他自行设计的小酒壶和锡酒杯,小酒壶比一般的锡酒壶“瘦身”一圈,看起来更加精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锡酒杯则打磨得铮亮,沉甸甸的质感,吸引了大量的收藏者。

秋风起,寒意至,季节轮换的脚步已逼近冬天的关口,预示着桑明星一年中最忙的季节到来了。“昨天有一位顾客在我的橱窗里看中一个茶壶,今天要把这单生意做好。”说话间,桑明星已给自己系上围裙,在一堆“老物件”中间坐下,燃起火炉,拿出一块紫铜打磨锃亮。原本15厘米长的紫铜块在不间断的打磨中,缩短了3厘米。一旁的深褐色木头箱,斑驳的划痕已覆盖整个箱体。“这些老家伙,陪伴我40多年了,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都多。”桑明星感慨地说。

一切准备就绪,小风箱吹着火炉上的火苗欢腾跳跃,在炉上架起小小的坩埚,发散着温暖的橘红色光晕,慢慢将锡块熔化成水银般的液体。锡液化到一定程度,就把坩埚端起来。桑明星小心翼翼地对准滑石板间的空隙,仔细倾倒进去,滑石板的缝隙间会冒出阵阵淡淡的青烟。约摸一刻钟时间后,打开滑石板,一块饱满而明净的锡板成型了。而后将锡薄板放在放样纸上,按照预定的尺寸裁剪出各类器具所需的样式。

“到这里准备工作才算是刚刚做好,打锡就是急不得,要有在板凳上坐一天的耐心。”桑明星开始对裁剪好的锡片进行敲打,做成各种形状的部件。打磨,是放在长条形的铁模具上,用平锤敲打的环节,这是判断一个手艺人技术的细活,也是最费工时的一道工序。当锡器的各个部件都打磨成型的时候,就是组装成品的时候,用加热过的紫铜块涂抹上松香焊接,这样一个粗坯就制作完成了。

粗坯在桑明星手上翻来覆去,只见他先拿出一把铁锤子“咚咚咚”敲打,又换一块长木头“叭叭叭”敲打,一分钟80下的敲打频率,历经10分钟6种敲打工具的轮换,一个漂亮的锡酒壶壶身就成型了。“千锤百炼是真的,没有耐心和细心吃不了这碗饭,我从当学徒的时候就知道这个道理。”桑明星回忆说,“有一次,我和师傅在玉山‘打蜡’,材料用完后,师傅安排我独自去永康拿锡料,我走路去来回两天,那时候才是真的苦。”

为了让锡器色泽更亮丽,桑明星将成品放到土车床上再打磨一遍,而后为锡器“上花”。“上花”就是雕刻图案,因锡器往往与婚嫁有关,顾客往往喜欢“双喜”“牡丹花”等图案。桑明星介绍,从前,我县本地新娘的婚嫁中一定要有锡制的酒壶、茶壶、烛台。现在的中式婚礼,还是会有两人专门抬食盒,食盒里放着烛台、酒壶、茶壶等6件锡器,每件锡器上都贴着红纸。锡器有优劣之分,锡器越亮,说明质地越好,做工方面越精细,造价越高,出嫁的时候就越风光。

时代在变迁,很多东西也在发生改变。随着搪瓷、塑料、铝制品的兴起,昂贵的锡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越来越多的锡匠淡出这个行业,桑明星却一直坚持手工打造每一件锡器,他一再强调:“时间会证明我的作品好坏,证明它们的价值”。(相关视频《锡匠》请点击“融磐安” APP短视频观看)

编辑:叶江垚
相关阅读




/ 更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33   浙文非备(7)【2020】1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7599号-2   浙公网安备33072702100068号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