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记忆│打铁,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
2022/04/13 来源:融磐安客户端   记者 甘凯

【讲述人名片】新渥街道药镇市场社区中卢村村民卢土根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老铁匠。十七八岁时,他开始跟哥哥学打铁,后又辗转永康拜师学艺,36年来,一直和高温炉火相伴。他打制的锄头、柴刀、铁耙、菜刀等铁具美观耐用,深受顾客青睐。正是打铁这门老手艺,让卢土根全家过上如今的幸福生活。

谈到打铁,多数人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狭小的铺子里,赤膊上身露出壮实肌肉的黝黑汉子手拿钳子,从火舌飞舞的铁皮炉子里夹起通红的铁块,放在砧子上使劲锻打。民谚有云,“世间有三苦,打铁撑船卖豆腐。”打铁极耗体力耐力,每到炎夏,铁匠需要有远超常人的意志力才能忍受住酷暑闷热。在机械化加工盛行的今天,像卢土根这样还在坚持打铁的老师傅已为数不多。

眼下,正值春耕春种的关键时节,前来找卢土根购买各式农具的群众络绎不绝。“今天要打十来把锄头。”由于订购数量较多,村民又着急使用,草草吃完早饭,卢土根就忙活了起来。

选料、烧料、锻打、定型、淬火、回火……制作锄头、铁耙等农具大致需要以上几道工序。

第一步的选料颇有讲究。锄头是下地的钝器,选料可以粗些,寻常废铁即可满足锻制需求,客户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成品;菜刀锋利,用料需精良,卢土根一般选择从外地专门买来的钢板、钢条作为原材料。每种铁器用途不同,原材料的重量也需一一对应,方能让使用者上手时最为称心。锄头用料2斤左右,菜刀6至7两,经验丰富的打铁师傅一般通过目测与手掂,就能挑选到合适的铁料。

挑好铁料后,便要烧制。过去的铁匠铺,往往都是徒弟拉风箱烧炉火,师傅握铁钳烧铁料。如今徒弟纷纷转行,人手紧张,卢土根购买了鼓风机作为替代。“呼呼呼……”炉膛内,焦炭在鼓风机的作用下猛烈燃烧,不多时温度达到近千度,铁料充分受热、软化。“太上老君是我们这行的祖师爷,他烧炉炼丹,把控火炼铁的手艺传给了人间。”在烧料的过程中,卢土根还饶有兴趣地说起行业故事。

待到铁料恰到火候时,就可将其夹到铁墩上锻打。22年前,卢土根投资2万多元购置了空气锤,这样自己一个人坐着也能操作,相比传统的一人抡大锤、一人使小锤的合作模式更加省工省力。然而,并不是有机器加持,就意味着锻打能轻而易举完成。由于气锤是由电动机驱动,冲击强度和频率很难拿捏,稍不留意就容易将铁料打废。卢土根丝毫不敢分神,眼睛紧紧盯着手中紧握的钳子,脚下不时踩踏操纵机器的连杆,铁料在上下砧面之间被连续打击,发出巨大的“砰砰”声,地面甚至都有微微震动。卢土根不断移动和翻转热气逼人的铁料,铁花随之四处绽放,甚是美观。

经过成百上千次的捶打,铁料温度逐渐降低,需再次将它放入炉火烧红,夹出继续锻打,期间,可利用砧子棱角、弧度或是用两把钳子,采用弯、拧、折、打等方法,使其变形塑成特定的形状。成品定型后,类似菜刀等刀具大都还需夹钢。钢料下在刀具上的多寡与均匀度,往往成为顾客评定该刀具好坏的标准,“好钢用在刀刃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接下来,就到了最能检验师傅技术的关键环节——淬火。自古道“教拳留步”,以前各行各业的很多师傅在带徒弟时经常“留一手”。除了向哥哥求艺,卢土根还曾背井离乡,拜一名永康的老铁匠为师,悉心侍奉求学数年才得淬火真传。淬火前,卢土根需细细对定好型的初品查看一番,待确认温度合适时,再放进混有水、油或其他无机盐、有机物的水槽内,“吱啦”一声,一阵白烟倏然飘起,赤红的铁料瞬间冷却变成青黑色。

淬火后铁料变硬,但同时变脆,容易变形,甚至可能出现裂纹。为了降低脆性,铁匠还需将之重新放回火炉加温,再进行冷却,循环1至3次。这道精细的工艺称为“回火”。回火完成,常用农具即可正常使用,刀具则还需再经粗磨、开锋、细磨等流程才算完成。

“三百六十行,打铁头一行”,铁匠是门辛苦又危险的职业。卢土根依稀记得自己有次磨菜刀,不小心左手打滑,被刀口划破手掌鲜血淋淋,到医院缝了8针。像这样的受伤经历,在他的从业生涯里不止一次两次。36年来,岁月给卢土根的手掌铺上一层厚厚的老茧,也苍老了他的面庞,却从未改变他用劳动换取幸福、用年华坚守老行当的初心。

和起起伏伏的人生一样,每个古老的行当都有高峰低谷。进入新世纪后,打铁技术和设备都在不断进步,能坚持的人却越来越少,或许它终将成为过去,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童年记忆中的那一声声“叮叮当当”……

编辑:叶江垚
相关阅读




/ 更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33   浙文非备(7)【2020】1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7599号-2   浙公网安备33072702100068号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