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记忆│磐安土药香: 深山古村的文化音符
2022/06/14 来源:融磐安客户端   记者 傅瑛侠


【讲述人名片】采方山,1989年出生,江苏淮安人,2017年跟卢震老师来到盘峰乡榉溪村,在复建杏坛书院过程中结识了一位本地“做香”婆婆,开始学习和制作土药香。如今,她已经是制作土药香的熟手,用真心传承着这门质朴的传统手艺。

清晨,掩映在绿水青山中的榉溪村刚刚从氤氲薄雾里醒来,采方山早早迎着曦光,踏过古村的青石路面,上了山。等到第一缕阳光洒向村庄,采方山已经采集了不少香柴叶,捆成一捆,收获满满地下山回村。香柴叶形象普通,不起眼,却是制作土药香必备的一种原材料,采方山隔一段时间就要上山采摘一些。

“婆婆,我回来啦!”采方山将新鲜的香柴叶放在院子里的晾晒架上,整齐铺开,将其晾晒一段时间。晒干后,再将叶子用石臼捣成粉末,过筛备用。捣叶用的石杵大概有十几斤重,手工捣成细粉需要时间和力气,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手工采制香柴叶来做香了,然而,采方山还是跟着做香婆婆坚持着古法工艺。

“方山回来啦,早饭吃过没?再吃一点吧。”87岁的羊仙伦婆婆亲切地跟她打招呼,笑容和蔼。采方山一边回应,一边手脚不停地整理着香柴叶,整理完后,才笑着走进屋子。

羊仙伦婆婆的家是一间小木屋,屋檐下的角落里放着许多制作土药香的工具。屋子看起来已老旧,却很整洁,一有空,采方山也会时不时赶来帮忙打扫。院子里晾晒着香柴叶,还有许多已经做好的土药香。

做土药香,得时时关注天气。有大太阳的晴天,早上做好香后,能一次晾干,这样的香质量好,容易点燃。入村采访那天,天气晴朗,正是做香的好天气。

做土药香需要四种材料:做香柄的细竹篾,和香泥的香柴叶粉、生长过茯苓的松树根(也叫茯神木)粉和柏木粉。

香柴叶山上就有,柏木粉也能在木料加工厂买到,可做香还需要一种稀少的中药材,即茯神木。磐安是“中国药材之乡”,“浙八味”中的元胡、白术、白芍、玄参、浙贝母五味,原产地就在磐安,俗称“磐五味”,但真正的茯神木还是很难找到。真正的茯神木必须是生长过茯苓的松树根,这样的茯神木磨成粉才是做土香的上佳材料。如今榉溪村还在坚持土药香制作的老人已寥寥无几,之前一位制香婆婆去世后留下一些茯神木粉,等到这一些用完后再去哪里寻找?羊仙伦和采方山都有些发愁。

婆婆年纪大了,腿脚也不好,再不能像年轻时候那样捣香柴叶了。采方山拿起石杵,学着婆婆的样子,一下一下把香柴叶捣成细粉。在她心里,这是婆婆的“法器”,是她不停锤炼自己生命和信仰的一种修行方法。

羊仙伦婆婆将香柴叶细粉和柏木粉按照1:3的比例,加水搅拌成有粘性的糊状香泥,放在做香平台上备用。采方山捣了近两个小时的香柴叶,终于可以正式开始制香。做香平台分为左右两侧,右侧有放置香泥的木框,婆婆制好的香泥已经“静待”她施展手艺;平台左侧,则撒上了一层茯神木粉。只见她小心仔细地将竹篾棒靠着右侧木框边缘,轻手轻脚地边旋转边粘裹上一圈香泥。然后把裹好香泥的香放置于左侧,利用专用的搓板,轻巧地轻轻滚动整支香,这是一个塑形、整形的过程,成型的土药香好不好看,全在这会儿的细致手艺了。

刚做好的土药香,统一静置在晾香架上晒干,再整理成四十根一捆,扎起来,整个流程需要近一周时间。采方山认为,做土药香从来没有什么所谓的秘方,也没有什么高难度的技巧,更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制香人一颗虔诚、感恩的心……

榉溪村是一个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在这里,羊仙伦老人不辞辛苦固守着手工制香这门传统手艺,并毫无保留地传承给后人。羊仙伦婆婆常常默默地看着采方山做土药香,脸上尽显满意的笑容,觉得自己终于有了传承人。

编辑:叶江垚
相关阅读




/ 更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33   浙文非备(7)【2020】1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7599号-2   浙公网安备33072702100068号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