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千秋伟业 恰是百年风华 】黄余田暴动打响武装革命第一枪 ——磐安境内第一支成编制革命武装建立史实追寻
2021/03/29 来源:磐安新闻网   记者 杨适时 潘辉 姚岚 党员代表 黄文斌

仁川镇洋庄村,百年古刹真因寺朱门深锁,黄墙青瓦,庄严肃穆,静静隐于垂柳之中。

92年前的一个深夜,一面军旗迎着寒风在这里缓缓升起,正式宣告了“浙西工农革命军第X支队”成立,这是黄余田地区、也是磐安境内第一支成编制的革命武装,为磐安革命斗争点燃了“星星之火”。

3月24日,县融媒体中心“红动磐安——磐安百年党史”大型采访报道活动走进真因寺,推开那扇尘封的朱门,走进风云际会的历史现场,感受那一股生生不息的红色力量。


“浙西工农革命军第X支队成立及其后发动的黄余田农民武装暴动,大长了贫苦农民的志气,大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风……” 步入庄严肃穆的真因寺,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耳畔听着省优秀宣讲员、市红色讲师团讲师杨良福的动情解说,采访组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

1929年1月,缙云县委书记吕传德在壶镇不幸被捕,吕斌接任县委书记2个月后,畏惧脱党。在白色恐怖阴云笼罩下,以卢湛为负责人的黄余田区委工作依然有声有色,并与上海、永康党组织建立了联系,缙云党的活动中心逐步从壶镇转移到黄余田地区。

翻过青梅尖,就是仙居横溪地区的秧田东坞,与黄余田地区毗邻。此地远离县城,地瘠民穷,是发动革命斗争的好地方。1929年夏,卢湛以教书为名,与移居到这里的黄余田区委武装委员杨岩溪一起,先后在秧田、东坞、郑桥、朱塘岸、溪头、埠头、大林、咩头、新罗等村发展了大批党员,建立了上徐、朱塘岸、埠头、咩头、新罗五个党支部。这是黄余田地区发展壮大的一块红色游击区,为浙西工农革命军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1929年7月和9月,为了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工作能力和军事才能,黄余田地区党组织派党员骨干杨兆星两次赴上海参加党中央秘密举办的干部训练班和军事训练班学习。杨兆星学成归来后,带来了上级关于“组织武装暴动、夺取枪支、建立革命武装”的指示。

12月19日,卢湛、杨岩溪、杨兆星、杨金保等党员骨干集中在黄余田下坑真因寺召开秘密会议,全面研究党的各项工作,并通过了“建立革命武装‘浙西工农革命军第X支队’,杨玉水任总司令,杨岩溪为支队长,卢湛为政委”“举行暴动,镇压新渥大劣绅、国民党永康县参议员陈达夫和大皿地主保卫团团总羊其祥,缴获反动武装的枪支武装队伍”等五项决定。

“当时的真因寺地处偏僻,群山环绕,距离最近的人家也有1公里远,隐蔽性非常高。”回忆间,杨良福说出了为何将如此重要的会议放在真因寺召开的缘由,“即便如此,党组织依然十分小心谨慎,安排了杨岩溪负责安保侦查工作,基本做到十米一个岗哨,同时在周边布置了8名便衣,一有风吹草动,便会向岗哨报告。”

真因寺会议结束后,卢湛等人在黄余田写布告、标语,指派党员分头到黄余田、白岩、西宅、大溪、胡庄等村庄张贴。布告内容大意是:宣布缙云县苏维埃政府和浙西工农革命军正式成立;号召全体受欺压的人民站起来跟共产党走等。标语内容是:革命军万岁!苏维埃政府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12月20日晚,月朗星稀,真因寺门前,一面军旗升起在银色的月光下,迎着寒风猎猎飘扬。卢湛、杨岩溪等百余人带上鸟枪、大刀、长矛,再次集中于真因寺。飘舞的军旗下,卢湛当众宣布浙西工农革命军第x支队正式成立,支队下设2个中队,中队下设3个分队,同时严明了革命军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损坏群众东西照价赔偿,对贫苦农民态度要和气,对反动派斗争要坚决勇敢。

新渥是离黄余田13公里的一个大村,陈达夫是这方土地上有名的豪绅。他仗着国民党县参议员权势,拉起一支反动保卫团耀武扬威,与人民为敌,和共产党作对。“打倒土豪!”“活捉陈达夫!”当日凌晨,卢湛、杨岩溪率领浙西工农革命军130多人浩浩荡荡向新渥进发,部队战士肩扛土枪,经新安、岭下,过黄毛洋(茶亭),翻越黄烈岭,黎明时分冲进新渥村,砸开大恶霸陈达夫大门,不料陈达夫已带保卫团逃走。

黄余田武装暴动后,黄余田、大皿、方山、新渥、庄基、白岩、白竹等村的地主、豪绅纷纷加强地方保卫团力量。国民党浙江省政府还派了一个连的省防军驻扎在黄余田地区。疯狂的保卫团兵丁在村里逐户搜查,抢劫贵重财物,并把共产党员杨岩溪、杨金保等七八个党员骨干家的房屋拆烧了,把许多人家搞得倾家荡产,妄想使革命者无处立足。

“为了抓捕革命战士,国民党保卫团将村民集中到一起,威逼恐吓群众供出谁是共产党员,谁是革命军战士,以及他们的去向。”仁川镇新岭下村村民杨荣富是革命先辈杨岩溪、杨金保的侄子,提及两位大伯的革命故事,杨荣富神色激动,讲到动情处时不经意间提高了音量:“国民党反动派简直是痴心妄想,经过斗争锻炼的群众,哪怕付出惨痛的代价,也没有一个人会向他们吐露一点情况。”

杨荣富回忆,有一次,杨金保不幸被保卫团抓捕,被捕后他仍面不改色,随机应变的答道“我不叫杨金保,我叫杨金玉,是来黄余田教村民唱戏的”。保卫团一头雾水,不知是真是假,便将全村男女老少集中到当时的新安小祠堂,向村民逼问杨金保的真实身份。杨荣富的父亲杨金钗见兄弟被捕,为掩护杨金保逃跑,突然冲出保卫团的包围,沿着村里的廊桥一路跑向大山深处。保卫团误以为逃跑的是杨金保,便集结全部人马去抓捕杨金钗,杨金保最终趁乱逃脱。

“我的父亲因此被捕,关进缙云大牢一年多,最后花钱才得以保释出狱,但家里也因此一贫如洗,导致两个哥哥姐姐只得送往仙居寄养。” 杨荣富的语气逐渐沉重,在他看来,无论是白面书生般的亲大伯杨金保,还是身材魁梧、豪迈如李逵的堂大伯杨岩溪,还有那为兄弟挺身而出的父亲杨金钗,都是那个时代最可爱、最可敬的人。

清明时节,常怀哀思。从战火纷飞的过往到国泰民安的今天,是多少共产党人不畏生死,前仆后继,才有了如今的岁月静好。感念烈士精神,采访组与革命先辈杨兆德后人杨天福一同前往仁川烈士公园缅怀先人。

“每年清明,我都会带着子女来扫墓,在这里我会把爷爷还有其他烈士的英雄故事说给后辈听,希望他们能将爷爷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烈士陵前,杨天福屏息凝神,肃穆默哀,山中鸟声断断续续,俨然哀鸣。

W020210402527442511305.jpg

杨兆德,仁川镇杨宅村人,1928年4月入党,1929年12月参加浙西工农革命军任分队长。1935年8月20日,杨兆德和杨兆星在去往永康、东阳交界的红军游击队途中,投宿在永康界牌村坟庵屋胡佳富家。晨时,永康古山、四路口反动保卫团突然包围胡家,冲进屋内抓捕。杨兆德、杨兆星奋起抵抗,当场击毙敌班长于水缸边,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为逼问杨兆德其他共产党人下落,保卫团用尖刀在他的锁骨上刺穿一个洞,将一条绳子穿过,拉着游街示众。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杨兆德浩气凛然,视死如归,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呜呼!群山肃立,江河呜咽。革命精神永存!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 更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33   浙文非备(7)【2020】1号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7599号-2   浙公网安备33072702100068号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融媒体中心